香港電台 五十年後 - 2017-03-11 - 五十年後座談會:回歸二十年 香港再啟航(二)
, 描述: 【主持人】:葉國華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7-3-14 09:22 AM 編輯
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 葉國華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主持人】:葉國華
【檔案格式】:mp3
【檔案大小】: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下載連結】:
【內容】:
五十年後座談會:回歸二十年 香港再啟航(二)
這20年來香港社會的問題不能歸咎於回歸或香港政府,當社會思潮出現轉變或於兩種思潮互相交撞便會導致該些問題的出現。按發展規律而言,回歸首20年將會以英國管治模式為主,中間10年則中英的管治意識互相碰撞,其後20年則發展成中國理解的一國兩制。適逢中國、亞洲及全球發生巨變,而香港此時回歸中國則導致社會出現的問題更複雜。
未來兩屆政府將會決定香港今後的道路,影響香港數十年。香港佔中國四份之一GDP的年代乃80年代初,香港經歷了該個年代的發展而達致社會穩定和經濟上升,當時整體呈現一片活力。而中國於過去30年經濟起飛,原因之一正是當時中國領導人願意放棄由文革起纏擾中國的意識形態爭拗。鄧小平的白貓黑貓論停止了有關社會主義及修正主義的爭辯,只要能改善人民生活的就落實去做。中國的例子同樣能套用至香港,雖然基本法很難作出修改,但其條文之中也可能出現缺憾。基本法由1985年開始撰寫且於90年頒佈,但中國及香港過去多年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等層面甚至中港關係等皆出現了重大改變,而當初設計的政治制度及模式在這30年以來不可能完全適應時勢發展。單從過去20年而言,問責制的出現、行政會議的數次更改等皆原來基本法沒有提及。以上證明原來的一套在當時實踐中出現了問題,而特區政府則想辦法將之適應。未來一、兩屆政府須探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應如何準確地落實,當重新建立中央政府與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那2047年根本不須有任何變化。當香港問題越來越多、競爭力進一步削弱時,相信中央及香港自己也會有疑問,到底繼續照現時這樣走下去對國家或香港會否有好處。但更重要的是,香港未來須放下政治爭拗,著重升級轉型。
因應科技進步,10-20年後這個世界大量的工種會消失。自動汽車的出現會導致司機行業的消失;網購亦會導致傳統工廠沒落,而上述只是經濟模式改變中的冰山一角。未來大部份勞動力工作將會被淘汰,就連高增值行業也受到挑戰。已有新科技發展出以程式代替人手為財經雜誌撰寫評論、簽訂合約,甚至以電腦代為上課。縱然香港有固有優勢,但香港也要升級自己,否則絕不能應付未來20年的經濟競爭。現時世上有專門造橋且同時提供保險的服務,這類專門及跨界別的服務於全世界只集中於首間公司及團隊之手。這種專業服務橫跨工程、金融及保險界別,乃產業升級的好例子。然而,香港現時的專業服務普遍單一,其無法發展成橫跨多界別的能力,故無法像上述公司一樣承接高端生意。香港的整體經濟不會教人擔心,但香港人卻未必具備足夠的競爭力。一個人能成功升級便能享有優勢,但能升級者大概已經是香港尖子中的尖子。香港很多青少年始終未能升級,現時很多學生連基本語言能力也尚未掌握。對於人力資源的升級問題,香港必須認真對待。
浙商的表現較港澳台商為佳的原因,正在於他們的發展與中國之富強命運與共,其既著重觀察全國有何轉變,亦著重閱讀社論及研究報告等,改變自己,實行供給質優化改革。當中國由出口主導走向著重內需時,他們便將企業路線側重於內需方面。面對今後的形勢,香港及各行各業必須著重升級轉型,否則便會被世界淘汰。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週六下午2 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智華(實習)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