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風濕科近20年,回顧過去,最初並非每家公立醫院都有此科,市民對風濕科只感陌生。當時人們想法守舊,認為年紀大關節痛才向這科求醫,很少人知道是免疫系統出現問題。5 B7 e+ S1 V; @" }1 d' L2 O
0 u' a6 N2 v1 K2 N1 _: C4 e, M那時我在公立醫院行醫,有不少「大科」如心臟科或腸胃科可選擇,但我最後還是進入風濕科。我在內科看到不少患者長期受痛症折磨,連內臟也受影響,連帶情緒亦十分波動。其他「大科」的病人獲較多支援,風濕科病人卻很少受到關注。即使較大規模的公立醫院,風濕科亦只得2名醫生;小規模的醫院更沒有此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B5 Y9 Y$ T
3 b; T" X- G4 W) q& D: stvb now,tvbnow,bttvb其時風濕科藥物種類寥寥可數,病理研究不足,醫生和病人都在摸索治療方法。有些痛症肉眼難辨,檢驗也找不到原因,令人誤以為患者裝病。在治療上,除了直接處理痛症外,更重要是理解病人的苦況,減低他們的精神負擔。可能我天生喜歡抽絲剝繭,所以最後選擇這科。
, Z1 E b2 k% c' b6 S6 M3 s公仔箱論壇
4 u- n) E( Q$ g$ r4 {昔日的藥物及本地資源較少,醫生甚至要將樣本寄到外國化驗;亦因這科較冷門,專屬藥物不多,後來才有藥廠專治風濕科的研究,並有第一隻風濕科藥物面世,之後亦有生物製劑針對病人所需。5.39.217.77:8898% Y" d% E9 f5 T1 I o
5 g8 b% O1 t1 o5 r: t. C一直以來,不少風濕科疾病如銀屑病、紅斑狼瘡及類風濕關節炎等,都被當為傳染病,令病人受到排斥,身心俱疲;所以我希望多做教育工作,剔除大眾的誤解。近20年,更多人認識風濕科,病人懂得及早向風濕科求診,加上診斷技術進步,有助避免病情加劇,情況大為改善。
: a; A. \/ T% e* r4 z1 p! t
3 m7 [+ V) u) t4 G8 m1 s; O* T5.39.217.77:8898曾有一位30多歲的父親,因脊椎炎而行動不便,使用傳統藥物無效;後來改用新治療方法後,病人竟可跑進診所,流淚對我說終可成為稱職的爸爸,與7歲的兒子踢球。亦有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電影人,每天深受關節痛折磨,不能動彈,誤信流言每天生吞無花果,更曾有輕生念頭。經治療後痛症紓緩,令他重獲新生。治病不只幫助解除痛症,更可拯救生命,這便是我行醫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