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增加認識,行動積極
+ I$ C- @# O; f5 y! K' t$ K* z% U: r 患者及家人應積極及主動瞭解疾病,例如透過向醫護人員學習或閱讀有關書籍,避免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焦慮。護老者亦可因應患者的需要而學習一些護理常識和技巧,以提供適當的協助。3 [& _5 P: u: \8 l
' S/ [2 h; R Y a/ a3 ftvb now,tvbnow,bttvb2. 樂觀態度,輕鬆踏步 - Y7 W: S( }# C# l
正面的思想及樂觀的態度除了有助推動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外,亦可激發患者主動調節生活習慣的動力 (如戒煙、戒酒、戒吃肥膩食物等)。此外,患者宜多參與日常自理工作,增強自我照顧能力。公仔箱論壇7 `2 m* K! h8 F# h& [8 Z
+ K9 D& T4 S `( f! w j
3. 健康生活,快樂過活 2 D" E5 I6 n9 q$ w+ y+ {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患者及護老者應留意以下幾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x, {4 S" x' L3 ~
a.保持穩定而有規律的睡眠習慣。
6 I4 @# |9 D9 ~% f3 w2 \8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進行適量運動,可令身心舒暢,提升免疫力,更可藉此與友人聯誼,擴闊社交網絡,增加支援。' a- ~0 { ]) h6 Y1 p
c.飲食要得宜。如胃口欠佳, 可考慮「少食多餐」和選擇進食喜愛的食物,而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更能增添進食的樂趣。: I8 w" \* c% e5 V% e1 N" O
% A0 u# @7 v4 G4. 關懷互勉 ,同舟共濟 2 U/ f1 H" U# Y' S
社交生活可幫助增加自信心、減低抑鬱情緒及增強樂觀的態度。即使患病也不應孤立自己,要坦然接受親友的關懷和慰問,並要多與病友交流療養心得,彼此勉勵支持。
+ ^/ s* r1 A* t# ?$ \' j3 p8 ^tvb now,tvbnow,bttvb
; y: g1 p' m) f6 Z# Q5. 身心鬆弛,動靜皆宜 8 P( X, p8 q& l$ u4 E
鬆弛運動如深呼吸練習、肌肉鬆弛練習,又或耍太極、聽音樂等,都有助擺脫因緊張帶來的惡性循環(過度緊張→病情惡化→更加緊張→越難以穩定病情)。
6 H& n8 y# H/ a8 R" Y! ?3 W! W; O2 y) g. T- [' ~5 E. c
6. 尋求協助,方法多多 * W7 c- J) a7 j, s
現時有不少組織及機構均有向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提供各類型的服務和支援,有需要時可向就近的長者中心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