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媒体与市场分析的很多行话,与经济学理论中学术语言,并无矛盾,不过是一个事实,两种说法而已。譬如诸多分析报告中的“加杠杆”与“去杠杆”,说白了,一个是信心爆棚争先恐后到银行借钱做生意,一个是悲观丧气被跳水行情吓破胆,忙着还债,经济学术语就是信用扩张与收缩。; ]. g8 H3 m* F4 V. F: })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3 p3 l$ N, _4 B% Y+ ?9 e
7 Q2 t, e/ E& q$ m/ V
但市场另外一些说法,是拿微观企业现象套在宏观问题上,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了。譬如负债率警戒线之类。有分析师加总企业负债率情况,罗列一二三,得出结论是中国企业负债率过高,危险非常大云云。事实上,每次库存周期变化,就是企业调整负债率和库存的结果,它们是结果,不是原因。要明白一个简单道理,一个社会的储蓄是有限不变的,如果一个企业放大杠杆从银行和社会筹集到更多的钱,负债率增多,那么肯定有另外一个企业负债率就要下来,如果企业下不来,那么就是家庭或者政府,反正总有一方负债率不高。毕竟在切割社会储蓄蛋糕问题上,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你拿走更多的储蓄资金,留给我的,就少了。如果大家蜂拥而至一起抢储蓄,结果如何呢?那就是经济繁荣期的现象——实际利率一路飙升,因为大家都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争先恐后的拿到资金去搞生产套利。如果是悲观预期,那么故事就反着说了。所以你单纯拿企业、政府或者家庭的负债率多少多少说事,没什么意义。说过了,那是结果,不是原因。
3 c/ t7 g( r; ^, o! j) ^+ s7 ^- x5.39.217.77:8898( a# \" m2 v* D7 y6 @ B* ]
( ?: K& q/ C& d8 k& t7 B/ @之所以说这个,就说到昨天写的2009年四万亿积极财政和宽松政策,还算靠谱的决策,引发一些同志们强烈反弹。公仔箱論壇6 u1 z; ^( g% n3 U0 I
7 c g+ \8 u3 m/ S5.39.217.77:8898
+ L- t+ P( ^9 y8 N5.39.217.77:8898我说了,负债率高不是事情,那么,什么才算个事呢?那些借来的钱,烧错了地方,才是个事。2009年上半年货币春药过量,导致包括地产行业在内诸多周期性行业大发疯,是问题,但就积极财政项目而言,真没烧错地方,那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铁和公路系统,怎么算是错误?我看不出来,那些三通一平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是烧钱吗?我还真看不出。是,是有乱烧钱的项目,那些鬼城与新能源项目,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行业补贴,就是乱烧钱。但你真以为中央和地方诸多财政支出,全都是这么胡来?我大致检索过相关项目,起码从字面上看,我看不出。地方城投项目,尤其是市县级财政项目乱烧钱的,只见零零碎碎的财经报道。大家只看到地方政府财力紧张无以为继,但关于这些投入是胡作非为糟践粮草的,坦率说,我还真不多见。而在经济谷底,便宜钱,多借点,即使烧错地方,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市场信心那么低,利率那么低,等于满大街的物资没人用,这时,你鼓励一些企业多用些,就算有问题,也不算太不靠谱。
! W4 }+ L( ?- O
V, i2 E' j6 L$ I) c+ B& dtvb now,tvbnow,bttvb
9 h" z9 B) q4 u1 {8 x+ i% `% E之前的帖子论述了中国经济系统中,三个领域资源错配现象最严重:人民币联系汇率导致央行外储规模天下第一,长期出口高增长其实做亏本生意;房地产泡沫和1980年代日本等量齐观;财权高度集中权力中心城市,导致地方政府卖地为生靠融资平台输血打气。因此这三个领域的高负债率,也就是加杠杆,或者信用扩张更令人感到恐怖,以下再细细说说这三个领域的错配情况。
- f" G! G5 W1 q7 {8 W j& [5.39.217.77:8898
" \: d- }( E9 Z2 G9 ?! K" h6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6 v7 Q4 \& S& G' ~2 o3 H,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结果,其实就是补贴出口商品给外国人消费,如果外国人觉得没钱买了,没关系,我们借钱给他们买。这就是中国3万多亿美元外储的由来。这些钱大部分都配置在美国国债与两房债券,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债券上了。外储在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债权——我们借钱给美国在内的外国人了嘛,但对内却是债务,那是拿央行用印钞机印刷出来的人民币,从中国企业和居民手里换来的!因为怕中国老百姓乱花钱导致通胀失控,中国央行干脆将市面上资金,一部分以银行业20%准备金率的方式收起来,一方面发行4万亿央票的方式回笼。这是什么呢?这本质上国民强制储蓄——强制境内居民借钱给政府,让政府走出国门搞放贷。这个角度看,中国央行的高负债率,是以对美国经济和美元强烈看多为基础的。现在结果如何呢?简单以金价为坐标,2001年至今,金价涨幅超过6倍,美元兑欧元汇率缩水过六成,美元指数十年来缩水超过七成!如果未来美元持续走软呢?那就意味着央行强行从境内居民借走的钱,现在大致在20万亿人民币左右,大部分都要打水漂了……tvb now,tvbnow,bttvb/ S( B) c) A! Z7 `8 {+ R; E# q$ g
公仔箱論壇$ q4 o, k/ b Z4 W8 x2 w
* h: g7 Q% q: R# Z: u. }5.39.217.77:8898管制低利率,遭遇城镇化加速,房地产泡沫想不起来都不可能。大领导不是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否则三天两头出红头文件搞调控是怎么回事。但你压住地产商融资渠道没用,人家走信托行不行?走银行表外业务不行么?走私募股权融资不行么?期房融资更是主流融资方式,人家预先拿钱买房,你管得着么?。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前堵后截,整个社会资源的三成左右还是流入地产行业。房地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然情理之中。但一般而言,经历过若干次政府调控爆菊之后,房地产企业现在都很小心,不是抱着权贵大腿,就是账面上趴满现金,丝毫不敢懈怠,因为负债率太高,市场随便一个波动,头寸稍有紧张,你就过去了。对于地产行业,负债率最高的,也是最危险的,现在应该是新兴的中产阶级家庭。是的,扣除物业费等诸多杂项成本之后,实际房租收益率在2%附近的资产,市盈率居然飙升到50以上,这不是泡沫是什么?一个家庭,祖孙三代筹集首付,在未来十五年或20年里面,每月还贷按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比皆是。这是什么样的预期?除非是未来出现恶性通胀导致的信用崩盘,人民币沦为卫生巾,或者人均收入年均涨停板持续十年,否则这就是发疯!居民家庭如此高的负债率,一旦房产崩盘,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有谁考虑过吗?
" N! I8 q/ o! l1 C4 f( ^) O/ e%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b2 @/ [7 [) Z" w0 b
tvb now,tvbnow,bttvb; f0 e+ z+ C8 Q% ?- t2 A( x i
至于财权高度集中权力中心城市,导致非省会、直辖市外的城市陷入财政困窘,最后结果必然导致地方债急剧膨胀——地方政府也得干事啊。地方债规模到底多大,谁也不知道具体数据,审计署今年又要搞摸底,大致各方款算规模在12~15万亿之间。如果加上中央财政国债规模,也没有超过2013年GDP的60%,坦率的说,这个不算高。2 m- H! \" }: b$ V. q
; i$ k8 v' J8 P: d0 T/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H1 q; G- j: F7 F* v但麻烦的是,近十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后的地方公共服务隐性欠债规模,这几乎很难用数据衡量。譬如近期新闻联播就广而告之,中国各地村镇一带卫生状态堪忧,你看看那漫天飞舞的塑料袋以及垃圾,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何以如此?道理很简单:财税被上面收走了,基层卫生服务没人管。只有公共卫生如此吗?公共安全呢?东莞各城镇,在2012年之前,那里有一些日子里,几乎天天可见打劫抢劫的,摩托砍手党几乎每天出来作案。当地怎么解决?找些社会烂仔搞联防,结果呢?近期大家看到北京机场山东菏泽男子冀中星引爆自制黑火药的事情吧?为何自爆?因为被东莞协警们打残了没人管。东莞为何不多搞警察?因为编制就是县级市标准,下属城镇公共安全相应经费,也是按这个标准拨下来,你要安全?好吧,自己想办法。只有东莞如此吗?全国各地都如此。毫不客气的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就是强抢全国其他地区城镇的财政资源以自肥。财政资源就那么些,你切割走,那么负债率最高的,就是那些小地方城市财政。城镇化进程加速到最后,一面是公共服务过度集中少数几个大中城市,引发新一轮城市病,一方面,却又是地方基层公共服务奇缺,地方财政无以为继,它所引发的矛盾,绝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
K: `! a* m3 ctvb now,tvbnow,bttvb
& Q! o( W' r8 u' N! `, K公仔箱論壇
0 y+ k# b4 n' O+ S%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经济领域的资源错配,无非是关门破产,大家失业而已,财政领域的资源错配,结果要严重的多,那是社会动荡,大家朝不保夕,随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动乱。当政者如果不查,真的是不知死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