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腿部刺痛 3指標快速檢視DPNP

32歲張小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自從17歲開始就肩負控制自身血糖的重要任務,8年前開始,張小姐的腿部時而有刺痛感,白天因腿部腫脹無法專心工作,睡眠品質也深受影響,到院接受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簡稱DPNP),經治療後疼痛症狀減緩許多,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 R: P  a- ^/ {# i3 v5.39.217.77:889890%病人會感到中度、重度不適
- X! A7 x0 b' Y! Q. {5 i) S6 g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9 @( t+ ]3 P% g% Q8 V" _+ `0 N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盛行率可由剛確診為糖尿病時之7.5%,攀升至罹病20年後的45%~60%,其中有90%的病人會經歷中度到重度疼痛不適,杜思德理事長指出,台灣糖友的DPNP盛行率隨著罹病越久而升高,但臨床上病友的預防意識卻很低。
& U: L! b* `0 ^6 N. d公仔箱論壇  k* V, H/ q' c7 d
3項指標 檢視是否DPNP高危險群
( J, q( I1 C" ]) s/ Etvb now,tvbnow,bttvb
6 x4 c0 K* u2 i6 n# _( A9 Y) n杜思德理事長提醒,許多患者不知如何形容疼痛的感覺,甚至與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的症狀搞混,往往拖了很久,才確診為DPNP,為協助患者認識DPNP,糖尿病衛教學會提出3項指標,協助患者自我檢視是否為DPNP高危險群:7 k4 R1 o; ^: [6 M, W7 h

! I/ c7 N  r: c8 F6 B1)     罹病久/, \: U6 c) W$ O* u/ S
, c# ^7 ^# x) s) u  q% L* ~
罹患糖尿病越久,發生周邊神經痛的比例就越高。
) G) y4 G7 M, T5.39.217.77:8898
; n7 @) `6 {0 z) R8 n3 B公仔箱論壇2)     未達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V* A, Y! S6 Q. \0 Q

, E* [+ z' ^& c! }+ _  |) {罹患糖尿病期間,血糖控制狀況未曾達標。tvb now,tvbnow,bttvb7 D+ W' O) C# F- z$ A3 q9 D3 P. q
: `+ Y$ o# P/ s0 v! k
3)     異常疼痛/6 e, e6 a& u+ N, B! f& ^

2 R0 A' ^( w$ A! h# {$ D8 E下肢或腳部容易異常疼痛,且痛感超過半年未能改善。
% w+ E" g2 E$ H3 |" m- Y
* s6 h/ Z0 Z5 q. U& @( S' }6 d2 U  {0 Y' E2 `' X4 d0 H. b
襪子保暖、適度運動、充足睡眠
5 |& S! Z7 h6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O5 Q. a6 n  |& ^6 V在臨床治療上,DPNP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標,目前包括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皆可用於緩解周邊神經病變所造成的疼痛症狀,神經醫學會秘書長李俊泰醫師表示,除了藥物治療,他也建議病友可穿襪子來保暖、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等方式預防受傷,另外透過適度的運動與充足睡眠,也可以協助減輕神經疼痛。tvb now,tvbnow,bttvb* M3 p) }9 W. L% \4 F
公仔箱論壇; s4 ~) C7 y1 ]' ]$ M7 z9 p2 |6 U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提醒,糖友自身及周邊親友,對於糖友的四肢健康狀況也要多加留意,時常觀察是否有傷口,以及四肢的感覺是否變得遲鈍,才可及早發現問題,然而,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疾病,健康生活型態對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血糖受到控制,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就隨之降低,才可有好品質的生活。
) D; t; V; S, m9 ]tvb now,tvbnow,bttvb# L" G5 w$ \8 U2 R

4 U! e9 p+ n) z%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 v8 b9 E' n" ]

) F% k" m) Z- S
) L& O& h  u+ |
0 f0 E" _" \" @3 i+ e6 s3 d* X公仔箱論壇
/ s- O; w! U: g* C: E. ]8 ^tvb now,tvbnow,bttvb2 ?& n. o, d2 P5 w& D% |+ S
( v: f- N# P- u% F5 b4 T& x4 P3 k
健康  記者徐平/報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