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時節,人們都覺得天氣乾燥,需要更多滋潤,可是在《黃帝內經》之中,卻反而提醒我們要避免秋天感受濕氣,究竟為什麼?
# s- _& F4 c0 n5.39.217.77:8898
1 I& |- c9 \1 f2 R3 S' Xtvb now,tvbnow,bttvb《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這是《內經》對於四時疾病發生規律的一句名言,秋天的對應之氣是「燥氣」,可是這裏為什麼提醒我們秋天要提防濕氣?這段話有很重要的意思,因為咳嗽是冬天很常見的病證,原來成因是因為秋天受濕氣所導致的!要預防冬天咳嗽,就要先從秋天的養生入手了。5.39.217.77:8898! [6 m' a, U( g& V( e
" ^( F* a1 _4 p6 q3 |/ K0 E公仔箱論壇滋潤過度5.39.217.77:8898 _4 u% c6 G# v7 G; j
0 M" j+ h, f( w, G' f" g4 ?
許多人每逢冬季就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哮喘、鼻敏感等病證,這跟秋季的養生方式有密切關係。此外,《黃帝內經》還有另一段話說:「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同樣首先指出秋天受濕氣,是日後出現咳嗽的主要成因,這段話提醒咳嗽不一定局限在冬天,四季皆可見,更指出可發展成身體萎弱、昏仆等嚴重疾病,因此秋季養生實在需要我們重視。8 \1 Y# _( s6 @. Q8 J! Y.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G' E. d+ e- t) E+ r
大部分地區秋季也是氣候乾燥的,那麼濕氣從何來?從環境來說,由於秋季天氣乾燥,人們很多時候喜歡加濕,例如使用加濕機或者用滋潤護膚膏,這是從外而言;從內而言,秋天很容易讓人感到口乾舌燥,因此人們習慣多喝水和滋潤的飲食,太過則會使體內濕氣過盛。中醫的基本觀點,凡事過猶不及,做得過頭亦非好事。tvb now,tvbnow,bttvb1 g0 ~# k( N: C1 H5 S; ~& b
1 e2 ]8 k2 k; K秋冬的氣候特點,雖然外在環境的濕氣減少,因而變得乾燥,可是水份並非消失了,而是由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收藏,不夠溫暖,因而導致水濕難以散布化開,減少瀰漫在空氣之中,於是水就藏在下部、地下。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亦是一樣,雖然秋冬時體表會比較乾燥,可是人體內並非一定缺水,只是體內的水較難散布出表面,如果再加上喝水太多導致體內濕氣過盛,那就可以產生咳嗽諸證。tvb now,tvbnow,bttvb$ O& o0 h M. |. C' n" M4 G
/ ?# b2 J; {' s! Q秋天感受濕氣,其後果並非即時出現,而是影響下一個季節。秋天滋潤太過,就會導致冬天出現咳嗽,這亦是《內經》對咳嗽的認識,認為是肺和胃受寒就會導致咳嗽,簡言之,平時滋潤太過導致胃虛弱有寒濕,到了冬季時再導致肺受風寒,內外相合,那就會產生咳嗽。
* X1 v& f, c6 t L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V6 Y( N/ e% }: a
冬病秋防
9 O A. d' r& N- s: F公仔箱論壇0 p# q( d* U1 m! R) S
冬病秋防,為什麼《內經》特別提醒我們這句話?正是因為這是普遍人容易出現的心理,體弱者到了秋季,習慣不斷去滋潤自己,猶如臨渴掘井,此非上佳之法。那麼秋季乾燥如何解決?基本的養生法則是「流通」,讓身體內的水能夠流通出外,這就適宜稍做運動出汗,讓血氣流通;避免滋潤太過,需要注意避寒,保暖亦不宜太過;喝水勿太多,喝水宜一口一口地喝,不宜猛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