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民社會之我見(3)
- A; Q2 `1 X+ I# Gtvb now,tvbnow,bttvb
$ e2 I H+ p0 C* p0 Z4 s: @8 e5.39.217.77:8898 & K/ l" ?* P3 Z! w
我認為一個公民社會的形成一定要與一個國家自己的政治文化傳統相結合。實際上西方國家自己的公民社會也是這樣的。丹麥雇主協會主席馬丁森先生曾對我說,丹麥人就像一個部落,大家有同舟共濟的感覺,社會上對抗比較少,議會裏討論問題也比較容易形成共識,一般總有80%的議員意見接近一致或完全一致。tvb now,tvbnow,bttvb0 A( E, |% C4 Y# K% o4 M
5 w8 I) F+ H' z8 \5.39.217.77:8898 瑞士也很少出現罷工,為什麽?因為在1937年整個瑞士面臨德國法西斯入侵威脅之時,瑞士機械制造業的勞資雙方代表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和平協議》,約定一旦勞資雙方發生了糾紛,雙方都要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或者請第三方進行調解仲裁,資方不得隨意裁減工人,關閉工廠,工人一般不進行罷工。這樣做既保護了雙方利益,也保證了生產。
7 K' ]6 Q# ], g3 U" v$ M 5.39.217.77:8898' S/ L% g8 C' c/ O: u) t
後來,瑞士其他行業也紛紛效法,簽訂類似協議。1941年戰爭最困難的時候,聯邦政府通過法律把這種形式固定下來。這樣,瑞士幾乎很少發生罷工事件,即使發生了,往往規模也有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W2 @" ~4 I7 [, ~
. u3 G# W7 r2 E/ A!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臺灣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臺灣在民主化方面,學習了美式民主,強調對抗,結果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在過去的十幾年裏,導致了政黨惡鬥、商業化炒作、族群關系撕裂,經濟嚴重滑坡,人民痛苦指數上升,難怪2008年大選前,臺灣《天下》雜誌一篇文章《懷念沒有藍綠的日子》,引來多少人的噓唏,甚至到了今天,全臺灣民望最高的政治人物還是關註民生的強勢領導人蔣經國先生。. a5 |) i- l: b6 h
$ `. C, a9 x' u9 o, htvb now,tvbnow,bttvb 國民黨統治臺灣時期沒有中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還吸收了不少西方的市民文化,每次去臺灣訪問,特別在臺北,你可以體察到臺灣社會存有這種讓人感到溫馨的文化底蘊,人與人很客氣,很禮貌,溫良恭儉讓,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臺灣社會雖有不少問題,但濃濃的中華文化氛圍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大陸借鑒。
" t) y: c/ z# R% d% s. K, }6 a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4 U5 N" b, w9 z5.39.217.77:8898 我個人覺得臺灣社會本應該在這種和諧的中華文化基礎上發展出一種理性的、精致的、包容的公民社會和民主制度,但臺灣卻走上了一條照搬美國對抗式的民主模式的道路,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代價。現在主張族群和諧的馬英九先生上了臺,提出了“臺灣民主再造”的口號,能否成功,還需觀察。
9 E, a/ w' T5 }, M! N5 r6 e/ Ntvb now,tvbnow,bttvb ( D0 O. h; `( T! h/ N
總之,一個公民社會,如果它能使一個社會最終變得更加團結,更加繁榮,更加活力四射,而不是更加分裂,更加蕭條,更加混亂不堪,那麽就是一個高質量的公民社會;如果它使一個社會從團結走向分裂,甚至從分裂走向更大的分裂,那就是劣質的公民社會。我看黎巴嫩、盧旺達等國家的情況屬於後者。公民社會和政府可以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
; }7 Y) ^( g$ X" V) w3 |公仔箱論壇
6 A# r% d3 \% S4 Z公仔箱論壇 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種社會,一般認為,中國屬於社會共識比較容易形成的社會,這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長處。一個容易形成共識的社會,是成熟的社會,沒有必要為了所謂“民主”,去人為地強化對立。自然形成的共識文化是非常寶貴的政治資源,在這個基礎上探索協商民主的道路,對中國更有意義。那種認為搞民主就要學美國,就要搞黨派對立,就要為反對而反對,就要你死我活,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愚蠢的。能夠形成共識的民主是好民主,能夠形成共識的社會是好社會。
9 f1 Z+ F+ X3 I9 F/ V9 b tvb now,tvbnow,bttvb7 \$ n" k1 e! g! S# u8 p" \; a8 q
我們應該從中國自己的傳統出發,少學一點對抗式的美國模式,多學一點丹麥、瑞士、日本等良性互動模式,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公民社會和民主政治,這應該是中國政治體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5.39.217.77:88984 k+ B$ G9 ~1 f+ r
! ^: X" ?& k& C8 W6 T 2008年抗震救災體現出了中國公民社會的巨大能量,幾乎在一夜之間呈現了一個全民參與的、開放的、透明的現代救援體系。這種民間和政府之間建設性的互動關系大大提高了我們社會的凝聚力,不僅為我們的抗震救災作出了寶貴的貢獻,也為中國今後公民社會的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一個國家的真正崛起在於民心的崛起,在於每一個公民對自己國家的責任感、參與感和自豪感。tvb now,tvbnow,bttvb$ l2 f, x6 N9 N. c
tvb now,tvbnow,bttvb- {( P5 d0 P/ r$ L7 H1 }5 q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把中國人上上下下地凝聚在一起,把我們的政府和公民社會團結在一起,把我們的軍隊和人民團結在一起,真是13億人眾誌成城,整個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國人民,不分階層,互相提攜,團結一致,共赴國難的偉大力量。我希望中國式公民社會也因此而逐步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並大大豐富國際社會關於公民社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