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5.39.217.77:8898: x6 ?9 |" M1 z1 w( |: q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的阴阳关系由于某种因素之影响而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邪正两方面,正气与邪气,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关系,都可以用阴阳来予以概括说明。) }0 F, m% p) [: T4 Q8 O* H
2 ~! }6 e. z4 g: e0 v: P1 I8 N3 x' r8 ^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则包括阴精与阳气两部分。所以,病理上的阴阳失调,多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且一方面之异常,亦必影响及另一方面。例如阳邪致病,可导致阳偏盛而伤阴,因而出现热证;阴邪致病,则可导致阴偏盛而伤阳,因而出现寒证;阳气虚损不能制阴,则可出现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液亏耗不能制阳,则可出现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所以,《素问》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又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因此,尽管疾病的变化复杂,但就其阴阳属性来说,亦不外阳盛、阴盛、阳虚、阴虚等四大类病变而已。5.39.217.77:88984 a: M1 ~1 {1 c# S4 f) y

7 b$ n3 U5 C$ y1 O+ H公仔箱論壇  另外,机体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最后则可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病常见之病理发展过程。
! ]. U3 L% G+ o4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J# s& q  s" @5 D* R. o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 ~6 Z+ L' i9 X4 M3 E公仔箱論壇  中医生理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机体防御邪气侵袭的整体卫外功能,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 Y2 T( {1 }9 Q( b$ z6 z/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 U" z; D6 j" x' Q$ N& m5.39.217.77:8898  从机体的防御机制来说,阳在外,为保护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卫外机能;阴在内,则为阳的物质基础,并为阳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补充。
' ]6 S* O. s1 B( Y公仔箱論壇+ |$ Y' f0 u- G* R! W3 o
  从脏腑功能活动来说,则五脏主藏精气为阴,六腑能消化、传导饮食水谷为阳。而每一脏腑之中又各有阴阳,凡是功能活动则属阳,而产生这些功能活动的器质和营养物质则属阴。如心有推动血液循环和主持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此种功能属阳,而心血、心脏器质则属阴;肝有调节血量和精神情志的功能属阳,而肝血、肝脏器质则属阴;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以及统摄血液循行的功能属阳,而脾的津液、脾脏器质则属阴;肺有主气司呼吸,协助心脏推动血行的功能属阳,而肺之津液、肺脏器质则属阴;肾有藏精生髓,主生殖发育,主持水液代谢等功能属阳,而肾精、肾脏器质则属阴。关于六腑,亦是如此,其功能属阳,而每一腑的器质则属阴。公仔箱論壇) d: m& R4 b. U/ ~5 e4 x$ f
  `  g2 |) H) a$ u$ X% f
  对于人体整体生理上的阴阳关系,则主要强调其协调和平衡。如就人体机能状态而言,则机能兴奋属阳,机能抑制属阴;功能亢进属阳,功能减退属阴。而在生理活动中,兴奋和抑制、亢进和衰退等是互相拮抗的,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又如阳气和阴精的转化,阴精是化生阳气的物质基础,而阳气的作用又是在不断地产生着阴精,因而阳气和阴精,相互转化,相互为用,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故《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 ^( O. R$ c8 z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6 y1 U: P$ i% i
(3)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N8 F* X8 K  O5.39.217.77:8898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结构可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且又彼此相互联系,密切合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t, Y0 @  `5 N8 f. k# l
公仔箱論壇5 H1 R" c6 x7 q% `/ ^- c# g; W
  首先,就人体的部位与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而体表之中的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脏腑中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五脏之中,则心肝为阳,肺脾肾为阴。再具体到每个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胃有胃阴、胃阳等。若从经络系统循行部位来说,则循行于人体四肢外侧及背部者属阳(如手足三阳经,仅足阳明例外),循行于人体四肢内侧及腹部者则多属阴(如手足三阴经)。
0 o8 a# ]1 e) w* j9 }
! K( D8 _8 h' Z5 G4 X. S(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但是应当指出,人体各部位、各组织结构、各脏器之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常根据一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如以胸背关系来说,则背属阳,胸属阴。若以胸腹上下关系来说,则胸又属阳。腹则属阴。同样,五脏若以上下关系来分,则心肺在膈上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脏,肺为阳中之阴脏;肝脾肾在膈下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脏,肾为阴中之阴脏,脾亦为阴中之阴脏。总之,人体部位、组织结构上的阴阳,只是其相对属性的一般归类而已。5.39.217.77:8898" _. z, g0 F7 ]& y* C- c5 X

4 s# S3 ]: [6 r3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用于疾病的诊断
0 j9 N  z8 K  o; ?# stvb now,tvbnow,bttvb  阴阳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关键所在,故临床病证可概括为阴证、阳证两大类。所以,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察,亦可以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来加以分析和辨别。
+ [4 n# K  C" m  O5.39.217.77:8898
" X; Z% {* j# d5 S$ _7 A5.39.217.77:8898  中医诊断学之望、闻、问、切四诊方法,首先当辨别阴阳。例如望诊,一般面色光滑润泽为阳,面色沉浊晦暗为阴;凡见青、白、黑色,其证多属阴寒,而见黄、赤两色,则其证多属阳热。又如闻诊,凡气粗声高属阳,气弱声低属阴。而在切诊中则把浮、大、滑、数等脉象归属于阳脉,把沉、小、涩、迟等脉象归属于阴脉。
5 |# i3 ~* s& [1 }5.39.217.77:8898
1 f# [; |: W. i' K  d% s6 ^6 r7 k# ttvb now,tvbnow,bttvb  关于辨证,即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及多种病情资料,进行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从而对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指导临床治疗。中医诊断以阴阳作为辨证之总纲,用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故凡表证、实证、热证均属于阳证;凡里证、虚证、寒证均属于阴证。所以临床病证虽然千变万化,总不出阴阳两纲范围。
4 a  F  ~# y7 d
6 l8 h3 T$ U1 |: f! {公仔箱論壇(5)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 G" s" s7 `# n& i; h+ }5.39.217.77:8898  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创造条件,使失调的阴阳关系恢复相对平衡,这就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故《素问》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5.39.217.77:88989 }/ m. y7 o9 x# S* c, i3 D

6 K* ]' n& f, [9 ?" a% V5 b+ j- u* k  由于病证不一,本质不同,故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中医临床根据协调阴阳的精神,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及"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众多的治疗方法。
8 T1 ?8 c4 L! N5.39.217.77:8898
# |& k6 `  V7 L+ t! G2 w* a5.39.217.77:8898  如阳热亢盛而损耗阴液病证(即阳胜则阴病),则应损其有余之阳,用寒凉药物治其阳热亢盛,此即"热者寒之"方法;若因阴寒邪盛而损伤阳气病证 (即阴胜则阳病),则应损其有余之阴,用温热药物以祛其阴寒过盛,此即"寒者热之"方法;若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形成阴虚阳亢病证,则须用滋阴以敛阳方法解决;若由于阳气不足,阳虚不能制阴而形成阳虚阴盛病证,则须用补阳以消阴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使失调的阴阳恢复新的相对平衡的治疗原则。
3 c; Z: H) G+ ?$ [. P: X$ ~: j0 y' d( ~
  同样,在归纳药物的性味功能上,阴阳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以及升降浮沉等一般性能,都具有阴阳之不同属性。以四气来说,则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以五味来说,则酸、苦、咸属阴,辛、甘、淡属阳。以升降浮沉来说,则具有重镇敛降作用的药物属阴,具有轻浮升散作用的药物属阳。所以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病证阴阳与药物阴阳之关系,正确运用药物的阴阳性能,以改善或调节病理上失调的阴阳关系,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