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八八風災災民興建了永久屋,使他們遠離土石滑坡之驚恐。三年來,有人在永久屋經營出新人生,卻也有人因適應困難而陷入憂鬱,幾乎每個月都有人亡故。甚至有村民偷偷跑回山上居住,理由是:「山下住不起」。 部落居民不適應永久屋生活,並不是房屋蓋得不夠好,也不是鄰里不和睦;而是生活環境驟變,尤其老人家更是身心難以調適。此外,原本在山上靠著簡單的耕獵採集即能應付的生活,在山下卻處處面臨沒有現金即行不通的困窘。高失業率與高死亡率,讓社區籠罩著憂傷,連兒童也感受到大人的艱難。 永久屋美輪美奐,政府也費了一番心力勸說災民入住;然而,這些背後的故事卻告訴我們:生活,絕不只是一個「住」的問題。住在山上,有天災之憂和諸多不便;住在山下,雖無安全顧慮,卻有更綿長擾人的生計苦惱。就像村民說的,以前隨便撒把種子,就可吃上一年;現在,連以往隨處可採的地瓜都得掏錢買。醫院雖然更近,但口袋空空,生了病還不敢去看。這種「山下住不起」之嘆,多麼沈重! 三年之後回顧,永久屋要能「永久」,需要再多走一步,把生計關懷這部分的缺口補起來。政府或可邀請有心的企業和團體,針對當地需要開辦適合的農場或工作室,採取「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讓村民能有較穩定的工作,從而找到他們在山下生存及立足之路。 正如一位處處碰壁的來台陸配所慨嘆的:「給我一個合適的環境,我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永久屋居民需要的,是一個更友善的環境。 公仔箱論壇, p, p2 _3 s$ {& F- T0 x" v& x2 Z
公仔箱論壇+ n" J3 A: }. ?6 P1 m
) H. i1 w5 G; w/ e9 g7 Q, W! J【2013/02/18 聯合報】
! e' x7 H% z3 [$ R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1 r6 ]6 H. S9 M, K! i+ K- O
0 m$ Z6 p8 e. P @0 l9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