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捐1200萬給村民建別墅

2013年12月28日,瓊中最落後、最貧困的偏遠山村——大叢村實現整體搬遷,全村30戶村民集體告別棚屋,住進嶄新的現代化別墅。同時,關乎大叢村未來發展的三個重要項目——文明生態村、瓊中吊羅山瑞金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叢村客棧正式在大叢新村掛牌。這標誌著這個原始黎村終於告別一窮二白的歷史,正式踏上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新路。公仔箱論壇3 H( J% L$ B7 p% [( i- _

' b) j. n# R5 ^- o公仔箱論壇
' m, C- i" a. w3 ntvb now,tvbnow,bttvb告別棚屋住別墅公仔箱論壇0 ]) X( K5 R5 x
公仔箱論壇) Y' ?* c7 E  i/ u- f" t
青山腳下,綠水之上,15棟精裝別墅櫛比鱗次,30戶黎族村民喜笑顏開。屋頂上甘工鳥振翅欲飛,房檐下大力神栩栩如生,新居內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在喜慶的鞭炮聲中,附近十里八村的黎族、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的盛裝歡聚在一起,專程趕來見證、慶賀大叢村喜遷新居這一盛事。這是12月28日記者在大叢新村見到的一番風景。
2 X( p; O2 g+ m; C' d0 T" a9 V( |5.39.217.77:8898
* m& E# V" ^. i) V) U看到這一切,大叢村村民李燕宛如置身夢境。直到看到自己的老公黃家榮在房屋贈送租賃移交協議上簽字,直到自己拿到鑰匙親手打開新房的門,她才相信這一切是真的。誠然,如果你見過隔河相望的大叢舊村的模樣,你也許會和她一樣難以置信。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
  o8 a0 ~/ {4 s, g( x+ C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o7 i! r! N/ K$ O0 X
大叢村位於吊羅山鄉響土村委會,村莊沿河而建,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村舍多是竹木結構的棚屋,幾乎沒有“不透風的墻”。每逢雨季來臨,氾濫的河水就會將村莊淹沒。住了三代人的老房子,歷經百年風雨,早已破敗不堪。大叢村山多田地少、交通不便,村民的收入極低。據統計,2012年大叢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950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2 m, I7 f- X# I# Q" Z) T
; a8 i$ C5 H4 W, u' ?
得知大叢村的現狀後,我國著名學者、改革理論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先生非常震撼,決定把退休後在海南工作13年的報酬1200余萬元拿出來支援大叢村建設,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環境,脫貧致富。經過將近2年多的施工建設,大叢新村新建落成,並於12月28日正式完成搬遷。
+ S; {+ W9 ]* K2 [/ X6 R% g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W; g4 R7 a4 c& R! A# @
致富新路“三步走”
! O3 w' g% w; j9 N, {7 c) z$ l! B% \% ]5.39.217.77:8898
% H" {$ d$ {7 S, v公仔箱論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援建大叢村的過程中,周瑞金認為,僅改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是遠遠不夠的。通過研究分析,周瑞金提出了一個將大叢村村民改造成為新農民的“三步走”計劃。
. g) {% o$ M2 N% r5.39.217.77:8898
8 H; q0 p' ]0 x" s  rtvb now,tvbnow,bttvb“三步走”計劃具體為: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大力發展經濟,造就一個新農村;第二步,通過走新的合作經營道路,到2015年使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幅翻番;第三步,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待村民的接待能力、服務能力等整體提高後,在大叢村發展旅遊業。tvb now,tvbnow,bttvb# X1 {; Z+ D) c& a

5 @& p* E' [7 v4 Z$ b, Q0 H% R6 R1 E公仔箱論壇“三步走”計劃大致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組建團隊,成立“物業管理組”和“經營管理組”,把大叢村建設成富美鄉村,成為新型3A級旅遊景區;二是通過與村民簽訂房屋“租贈協議”,約束村民行為,有效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和生産生活方式;三是通過“政府+企業+農村+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入第三産業,帶動第一産業發展;四是以家庭承包為基礎,以合作經濟為載體,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謀發展。
+ U5 p! l6 _$ b9 ^9 ^/ s; u$ A+ B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5 x; e* {  f" w
“讓村民站在一個反戰的新起點上,這比讓他們住上新房子的意義更大。”周瑞金説。通過以上幾方面舉措,儘快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逐步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使之成為具備新觀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農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