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谜:民主过渡?维持专制?混乱崩溃?
% z) l* O, w4 ^, Xtvb now,tvbnow,bttvb- c& S K/ ~; Y+ V& Y
! \! U$ |4 E2 s. u! c3 s社会不满加剧、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接近极限——这些是否动摇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地位?
2 S/ S- z/ W K1 g公仔箱論壇
" c X7 @+ k2 P9 h.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S/ m# e3 T' ~5 a! N
: a- I% {- D! Y/ itvb now,tvbnow,bttvb(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的专制体制还能维持多久?人们-至少是西方-总是在问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新老交替、权力更迭的时候,如毛泽东去世、天安门六四、改革设计师和铁腕领导者邓小平的去世、胡温上台以及习李接班。初步结果是:答案尚未揭晓。5.39.217.77:8898% }* t: w, o3 y% r
10至15年垮台?0 ]5 q. g `( v+ b& {; F* a+ y
有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他的预测是:中国在未来10至15年会出现"突然的、无序的变革"--政权垮台。"这个政权挺过了许多危机,但不可能长此以往下去"。伴随着每次危机,维持统治的成本都在上升:不断膨胀的警察部门,成本极高的审查系统。而这些没有解决社会老龄化、严重环境污染和政府机构臃肿等问题,社会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裴敏欣称,中产阶级从体制中疏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 p, `$ D( W' A* L公仔箱論壇"当下的政权非常强大"5.39.217.77:88980 v( o% u; A, B% j9 \; ~) z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经常有人预测中共垮台,却从未发生。"在我看来,这个政权目前很强大。" T) B9 V: k6 q- F3 b1 j' l9 a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黎安友 tvb now,tvbnow,bttvb$ @0 D9 G( H' T% l
西方常见的论点是:经济发展带来民主制度。黎安友认为,哪怕真的是这样,恐怕也是从非常长期的角度来看。但他也认为,中国领导层正在走钢丝,中国的体制比起美国的民主体制要脆弱的多。"很难想象,如果美国过去十年所经历的危机发生在中国,中国能平安过关",这里他指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金融危机和华盛顿目前的预算争议。黎安友称,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风险,"他们积极地应对危机,迄今为止,总是在问题出现前先发制人。"
; ?% }% f$ \5 O, E& O" L+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国政治总是让人大吃一惊"/ \1 D, u' P. Z/ w( c! j% U9 L
墨卡托(Mercator)基金会专门请这两名专家进行预测。目前,该基金会聘请了数十名中国问题专家,并将成立一个中国智囊机构。他们此次柏林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之谜",以此启动针对中国问题的讨论。公仔箱論壇, g! I: m7 b, `
无论是专家还是中共高层都认为,中国急需新一轮的经济改革 4 K5 n& @/ ?/ F- G, j t
即将担任基金会主席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也参与了论坛。比起他的同行,海尔曼对中共执政的可塑性更有信心。他认为,在未来中共领导层将会减少压制性政策。他说,"中国总是出人意料地推出新的改革模式,现在可能又有新改革在酝酿"。无论是专家还是中共高层都认为,中国急需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海尔曼认为,新的经改将会触及制度深层。
/ j" e# P8 E6 H* N海尔曼表示,相比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一直受到制度性歧视。现在,中共新一代的领导人将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写入了议程。他们希望将经济由出口为导向转型为内需拉动。另外,金融自由化也是讨论重点之一。他说,"如果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如果金融市场实现自由化,那么(中央)就将失去对经济和社会关键领域的控制,这就为政改扫清了道路"。2 N# q; R5 w; T9 J& D `$ E" z2 a
作者:Mathias Bölinger 编译:万方
* H$ ~5 x) ^9 s- R3 n# Jtvb now,tvbnow,bttvb责编:乐然
6 b8 S" e9 t9 C- J3 ?& A4 _ W& ^公仔箱論壇
! k( I2 m7 \- n! m2 K5 y; @8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b* v2 u: M; K% k0 k
DW.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