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观

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观                                                : f* c: w( N1 e( }& M9 T
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两个人都做了县令。
/ q. t8 v4 N" O* n6 J0 R) A公仔箱論壇
/ x$ q0 a/ X8 o* ~. b; ^) ]( l*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次,孔子前往孔蔑那里,当时正值春季农忙时节。孔子在路上看到一些田地荒芜,百姓站在田边,样子非常愁苦,孔子问道:“为什么不去耕种?”百姓说:“因为半年之内没有交足税,按照规定受到不允许种地的处罚。”孔子听了很忧虑。公仔箱論壇# ^" e3 \% J" E9 p6 W+ L* i6 D
  x/ ^! P' P% U8 P, o
孔子见到孔蔑后问道:“自从你出仕以来,有何收获?有何损失?”孔蔑说:“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三样损失。君王让人做的事情就像一层一层的衣服一样那么多,政务繁忙整日忧心忡忡,哪儿有时间治学?所以虽然学习也不能够领悟到什么道理,这是第一个损失。所得到的俸禄少的像粥里的米粒一样,不能照顾到亲戚,亲友们日益疏远,这是第二个损失。公务急迫,很多事不能遵照礼节去做,也没有时间去探视病人,别人又不理解,这是第三个损失。”
4 e/ H4 u6 }  G% ~% d  K8 I2 t6 E) m
$ D/ E0 l3 Q$ d4 H. w8 z- c孔子说:“我听说,懂的为官之道的人,从‘仁爱’出发,明德慎罚。用政令引导,用刑罚约束,这样做,民众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用德行来教化,用礼仪来约束,民众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明理向善。可使责罚的事情不发生啊!指导正确,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tvb now,tvbnow,bttvb% R8 Z2 e7 x! y( ]

3 V; Q' S3 H  }7 C9 Btvb now,tvbnow,bttvb孔子又来到宓子贱那里,看到当地物阜民丰,百姓诚实、有礼,孔子问宓子贱:“自从你出仕以来,有何收获?有何损失?”宓子贱说:“没有什么损失,却有三样收获。无论做任何事情,即使处理繁冗的公务,都以圣贤之理为指导,把它当作实践的机会,这样再学习道理就更加透彻明白,这是第一个收获。俸禄虽然少的像粥里的米粒一样,也分散给亲戚一些,因此亲友关系更加密切,这是第二个收获。公事虽然紧迫,仍然不忘记遵守礼节,挤时间去慰问病人,因此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第三个收获。 ”
# d4 C. c$ G9 d) Q' p4 ktvb now,tvbnow,bttvb5 t( W! `1 z8 d% z2 v2 A
他们寒暄问候的时候,城中传来阵阵弹奏琴瑟、演唱诗歌的声音,孔子笑着说:“治理县城也用礼乐教化吗?看来百姓们都很和祥,你是怎样做的?”宓子贱回答:“您对我们讲过‘君子学习道理就应该爱护他人’,我既然跟您学习了礼乐等教化之道,当然要把它应用在实践中。我以对待父亲之礼对待老人,以对待子女的心肠看待孩子们;减轻赋税,帮助穷困的人;招贤任能,对比我贤能的人,就恭敬的向他们请教治理的方法。”孔子高兴的赞叹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以仁德服人,以礼乐治世,遵守天命,百姓归向于你,而神明也会暗中助你。你所治理的地方虽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却很正大,可以说是继承了尧舜啊,可以治理天下,又何况一个县城呢?!”- U( @2 ~9 ^, }3 i6 d  |) \

3 A( j8 I8 o  d5 a+ s9 s7 Q5.39.217.77:8898宓子贱后来成为历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实践儒家倡导的“礼乐”之风和“匡时济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称“鸣琴而治”。好书分享(请去掉*才能打开网页)https*://gb.cjpsound.com/do/z__k/tooLFzgiySRGYL02y/FB/w00C/123,125,461,1.html
$ ~! |' T# U# w. G8 L& C
7 B) p! g3 p: r" J: Q7 n$ u1 w公仔箱論壇受到同样的教育,面对同样的处境,为什么在孔蔑看来是损失的事情,而在宓子贱看来都是收获呢?一则是因为两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孔蔑学习归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脱离,因而无法领悟的真谛;而宓子贱则把生活当作实践的机会,进一步领会的内涵。二则孔蔑为人处世从自我出发,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得失:政务忙,俸禄少,友道缺。宓子贱却把政务忙当成实践理论的机会,俸禄少还想到亲友因而密切了亲友关系,时间少还去慰问病人所以得到大家支持,他以他人为己念,肯于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才能把损失变成收获。tvb now,tvbnow,bttvb% ~, f+ t9 F8 {$ W! n
5.39.217.77:88986 K% o& X" l& q3 |* T: S" |
这样看来为人处世,即使面对逆境,是能够坚持实践,仁爱为怀,还是执着自我,裹足不前,这是个境界问题。正因为人生境界的不同,才使一个人处世态度、思维与行为方式产生差异,最终导致结果的不同。一切以善为念,正己化人,上合天理,下应民心,才会道路越走越宽广,前程越来越远大、光明……
  讚,好文章,感謝分享!
一切以善为念,正己化人,上合天理,下应民心,才会道路越走越宽广,前程越来越远大、光明……感謝分享!:     onion2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