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電/黃鶴樓上看帆船,是武漢多年流行俚語。在新一輪的城市大建設中,為確保站在黃鶴樓上看長江,氣勢恢宏一覽無餘,武漢編制新一輪黃鶴樓視線保護控制規劃,20日開始在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網站公示。
$ N0 f V! c" j+ x- b8 f公仔箱論壇$ o# h: ?8 w( d9 s6 [$ n# a9 N
黃鶴樓是江城標誌性景觀,隨著武昌古城、首義文化區、鸚鵡洲長江大橋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其周邊景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此次規劃著重從“望”與“被望”兩個層面進行控制:登臨黃鶴樓,要確保視通萬里,能看到長江大橋、龜山景區、晴川橋、南岸嘴等重點景觀。從武昌橋頭堡、白雲閣望黃鶴樓,要“看得美”;從紫陽湖公園、辛亥紀念館、十八星廣場、南岸嘴、龍王廟、大禹治水園和鸚鵡洲長江大橋等處遙望黃鶴樓,要“看得見”。
, k0 ~3 r0 K" |3 h6 C1 ?0 I
# g; C. K3 j8 X/ \6 i# Z' v 規劃總體形成“一核三面多廊”的建築限高方案:“一核”是以黃鶴樓為中心的500米範圍內,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遮擋黃鶴樓望江中心視線,不超過黃鶴樓基座(海拔61.7米)。“三面”分別為:以黃鶴樓為視點,鸚鵡洲長江大橋與漢口江漢關之間143°望江扇面;以白雲閣為中心,臨江大道、糧道街至彭劉楊路54°望江扇面;以長江大橋橋頭堡為視點,望黃鶴樓40°扇面,確保視線開闊。“多廊”則為南岸嘴、龍王廟等重點景觀區域與黃鶴樓之間的多條視線通廊,要能遙相呼應。
1 [+ a* M# s; q2 a/ ?
4 G: g% W; V- l# Y; V 據悉,1990年以來,武漢規劃部門先後6次組織編制黃鶴樓視線保護及景觀控制規劃,控制周邊建築高度,保護城市天際輪廓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