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袋鼯是澳洲有袋類飛鼠, 壽命達10-15年左右, 每胎生2-4只, 第一次生產也會只生1只, 隨著年齡增長, 會越生越多只的, 世界最高記錄一胎生產6只, 每年生產3-4次, 懷孕期約 21-28天 .
保護狀況
無危(IUCN 3.1)[2]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鼯科 Petauridae
屬: 袋鼯屬 Petaurus
種: 蜜袋鼯 P. breviceps
二名法
Petaurus breviceps
Waterhouse, 1839
紅: P. b. breviceps
藍: P. b. longicaudatus
深綠: P. b. ariel
金: P. b. flavidus
紫紅: P. b. papuanus
淺綠: P. b. tafa
黑: P. b. biacensis
蜜袋鼯(學名Petaurus breviceps)又名短面袋鼯,是澳洲東部及北部、新畿內亞及俾斯麥群島特有的細小袋鼯。
牠們也已被引進到塔斯曼尼亞。
棲息地
正在攀樹的蜜袋鼯。蜜袋鼯分佈在澳洲東部及北部、塔斯曼尼亞、巴布亞新畿內亞及印尼。
牠們棲息在有足夠食物供應的森林,特別是有桉樹的森林。牠們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睡在巢中。
牠們會在夜間獵食昆蟲及細小的脊椎動物,也會吃某些桉樹及金合歡的甜樹汁。蜜袋鼯因為喜歡吃甜的東西,故得此名。
當有適合的棲息地,每1000平方米就可以有一隻蜜袋鼯,但仍要有樹穴供住宿。
牠們的群落可以有7隻成鼯,與及同年出生的幼鼯,都住在同一巢穴及保護地盤。
為首的成年雄鼯會負責用口水及前額腺的香味來劃地界。若沒有這種香味的入侵者則會被激烈的排除在外。
外表
蜜袋鼯的身體像鼬科,並有一條很長但不能抓東西的尾巴。雄鼯比雌鼯大,由鼻至尾巴長約9.5-12吋。
牠們的毛皮很厚及柔軟,一般都呈藍灰色,但也有呈黃色、黃褐色或白色。由鼻至背部中間有一道黑間。
牠們的腹部、喉嚨及胸部呈奶白色。
蜜袋鼯每腳有五趾,除了後腳的對趾外,每趾都有爪。後腳第二及第三趾是部份融合的。
牠們最特別的是其翼膜,由第五指伸延至第一趾。當腳伸直時,翼膜就可以幫助牠們滑翔50-150米。
牠們是利用翼膜的捲曲或移動腳及尾巴來控制滑翔。
蜜袋鼯的前額、胸部及泄殖腔有臭腺。雄鼯以臭腺來劃定地盤。雄鼯前額的臭腺很明顯,因為那地方是禿的。
雄鼯的陰莖分叉。雌鼯腹部中央有育幼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