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4-4-22 05:13 AM 編輯 . o1 R' S, D* I- F; }, n2 b
/ L! i) z% O, I' V0 ]) t5.39.217.77:8898新股重啟閃縮 市場舊病復發公仔箱論壇 u: D% r5 H( b3 [- A* J
' e9 s4 h) o' m. ?4 |& C7 L2 V5.39.217.77:8898較早前中證監主席肖鋼表示,新股發行制度並沒有停,只是因為企業集中發年報而自然停止。延伸這個說法,既然沒有停止,也就沒有重啟,一切如常運作,何異於像「皇帝的新衣」,公然愚化市場認知和智慧。連內地股民都感慨,為甚麼不能大大方方宣布重啟新股發行?
7 P- N( v: q7 {, W- m' a$ G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B0 t# N2 ~! w5 ?- X: H, A% J1 j
事實上,當局的閃縮態度值得理解和同情。大大方方宣布重啟新股發行,足以令A股市場舊病復發。是關乎兩種異常矛盾的病態:一是擴容恐懼症。每逢開通新股發行,市場都會炒作「失血」,造成拋售效應,令已經弱質的A股更弱;二是打新亢奮症。每逢新股發行,都形成炒作亢奮,市盈率三、四十倍好正常,五、六十倍不少見,百倍以上有奇葩。
" g1 W, ?7 x1 ?5.39.217.77:8898" f# A) o/ T" b+ @& Z& K+ d
市場這種病態,頗令當局頭痛得來束手無策,故而閃縮躲避惟恐不及。近期一聞新股開閘風聲,A股隨即舊病復發,如此這般一再如是,已經為時不短。在市場效應上,A股每因此受挫,並且常常殃及港股,A股近期的跌市,正成為拖累港股一大因素,將對滬港通產生沖銷效應。tvb now,tvbnow,bttvb0 r9 U8 j7 L' f
/ M" @3 c5 U/ D E
然而,監管機構總不可對這市場病態聽之任之,變成慢性病患。尤其身負促成A股脫胎換骨的改革使命,這是中證監無可迴避要闖的關。市場已經注意到,新上市公司為求上市,可能帳目造假蒙混過關,設置了鐵腕罰則,致令有些申請上市的企業知罰而退,對於消除企業抱圈錢動機上市終致損害股民,是大有助益的,預期有長遠的利好影響。
0 C/ ^: |( W$ N8 c
4 Y$ x; ]# w6 \4 l* V& ~5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監管機構應以此為例,將改革堅持下去。但僅憑此一招未足改造A股,主要是舊習慣未改良,包括兩方面:一是公司管治。要指引公司合規營運,最好能在盈利情況下,合理派息回饋股東;二是投資者教育。一方面引導投資者去除急功近利的短炒心態,另一方面促成投資者監察公司運作的參與意識。有此兩項,才能體現A股質的改造。+ ^- L8 x6 t3 S$ J2 R. d
- D/ @5 v' n6 F$ g* w/ q9 M5.39.217.77:8898A股低迷太久,病根深種,長期管治未見突破,很重要的教訓是市場封閉,欠缺改革衝擊力。一邊是監管者一直未嚴肅法規,引入重罰機制且有效執行;另一邊是既得利益者坐大,特別大國企與監管分庭抗禮,兩強互相鬥法,受害的是投資者。tvb now,tvbnow,bttvb% d6 l2 i+ E( H$ M9 W- W- Z. o
tvb now,tvbnow,bttvb! C+ C1 G# p* P5 r" D
A股對境外投資者開放,並引入有益的訴訟機制,其作用不是單純引入資金,更可以發揮海外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實施監察的作用,既能改造散戶主導的結構,也能促成公司管治及投資者教育的碰撞式改進,監管者也可借助群力,不再孤軍作戰。一句話,改革不宜老是閉門行事,應放在開放的大環境中,才能有效推進,滬港通路子是對的,惟嫌保守。
' r6 }2 @$ `2 c& t9 y6 H- H$ ~公仔箱論壇
9 B" M0 d# k" ~6 j" \% N) f5.39.217.77:8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