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4-10-16 11:53 P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k) Z$ L. t X$ g. M3 }6 R& e a. Q) b. u
9 [9 ?7 X6 g0 E$ I6 ^+ y9 I- wtvb now,tvbnow,bttvb習近平弟撰文談相隔24歲愛情 習遠平自曝娶「軍中第一美女」
1 |0 a1 z: m+ {& e% b" @1 Q公仔箱論壇
7 p2 A2 i5 t%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7 h" ]; \! Y0 o6 Z公仔箱論壇
) B% ~$ v$ ?9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被稱「軍中第一美女」的張瀾瀾花落習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胞弟習遠平15日藉撰文回憶亡父習仲勛,自曝妻子就是小他24歲的「80後」女星張瀾瀾。海外曾傳聞張瀾瀾是靠落馬的前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位,習遠平間接闢謠,讚「瀾瀾」是「持家有方」的「好妻子」,對「誤解乃至中傷」「一笑置之」。不過,該文15日在內地網站迅速被刪,據悉是奉國信辦之令。
) e5 k: @* @% l0 P+ N$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9 D, L- t* |! n- \) z* H9 v
繼妻子彭麗媛(軍旅歌唱家)、外甥馬元(內地男演員)後,習近平家族再添演藝界成員。15日是習仲勛誕辰101周年,習遠平在《深圳特區報》撰寫7000字長文《稍林美麗》,回憶父親的往事,但最受矚目的反而是文中約500字提到自己的妻子張瀾瀾,並述兩人的「愛情歷程」。
7 s8 s, Z# ]1 ?$ h' f
% q) P# j& L0 g) S5.39.217.77:88986年前突退出娛樂圈% Y; q8 `$ j8 t9 r) U!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n. |* u4 J* S2 k
文章配有兩張照片,其中包括習遠平、張瀾瀾和習母齊心合影,並解釋了張瀾瀾為甚麼在2008年突然退出娛樂圈。習遠平說,和張「戀愛於2005年,2008年奧運前夕,我和瀾瀾建立了家庭。」他說,8月14日(相信是結婚日),母親特別高興,手書一幅字送給新郎兒子:「要做好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又手書兩句詩送給新娘瀾瀾:「不愛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我想,這既是母親自身的寫照,也是對我們夫婦的鞭策和提醒。」
* G6 ~; \) x& v( a3 |2 {tvb now,tvbnow,bttvb% Z, D+ l8 q$ ?! N6 l! ?
習遠平說:「子循母訓,我和瀾瀾戀愛、結婚,不僅沒有多少人知道,也沒有舉辦甚麼婚宴。而當第一個兒子降臨(意味著兩人育有多於一個兒子),給我們全家帶來了驚喜,也暫時中斷了瀾瀾對藝術事業的追求。為此,她推掉了早在2006年就已被遴選為3部電影女主角的簽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L' i+ a& x$ W$ S
tvb now,tvbnow,bttvb- _# \ V/ x9 ] W& Q) A# C$ C) \
這是58歲的習遠平的第二段婚姻,他與1980年出生的張瀾瀾年齡相距24歲。此前,習遠平與前妻生有一子習明正。
# B) `$ f& z, n" ], t1 _! t
# {" ~; [& v \% W0 xtvb now,tvbnow,bttvb2000年起,張瀾瀾在軍中走紅,成為總政歌舞團首席主持人,經常主持軍隊重大慶典晚會,後更進軍影視圈。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今年6月被調查後,海外傳出張瀾瀾是靠徐上位。
8 L- W( m' c; e& r# J- @: z5.39.217.77:8898tvb now,tvbnow,bttvb$ X3 v# x. n4 m' s- E6 }
「淡泊名利 勤儉度日」
! w" b9 b6 f, h+ ?7 |9 C; M
5 t/ }; F" ~/ G/ @" `0 n8 h& {習遠平15日在文章中間接闢謠,說「瀾瀾樸實率真,事業出彩,也持家有方」,「默默扮演起了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對家庭與孩子的關愛與呵護,漸漸成為她生命歷程中一個特別階段的主題。」! T5 v$ c+ _ k4 W7 R* \$ F
tvb now,tvbnow,bttvb T2 A% f0 c7 {4 Z0 h u
習遠平形容他們的小家庭「淡泊名利,樸實生活,勤儉度日」,「充滿了歡樂」。「這樸實率真的巨大歡樂,淹沒了種種世俗非難,『你不懂我,我不怪你』,這是瀾瀾常常引來幽默應對的一句名詩,以至於我們面對一些誤解乃至中傷時,懶於理會,往往一笑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