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最美老太舍己救人彰顯樸素大愛

柴小女(資料圖)

    8月12日下午,河南南陽市內鄉縣趙店鄉紅堰村69歲農村老太太柴小女在河邊洗衣服時,看到本村的4個孩子不慎落水,便不顧安危,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當她救出3個孩子後又跳入水中去救第4個孩子時,卻再也沒有出來。(《大河報》8月15日)
9 @4 h3 j- Q! p: N3 y" q, z! Ktvb now,tvbnow,bttvb    舍己救人彰顯樸素大愛tvb now,tvbnow,bttvb6 b' C4 X' B& F/ h, `7 a
    69歲的農村老太太,深奧的大道理或許不知道多少,但在生死關頭,她卻演繹了“生命至上”這個人間最“最深奧”的大道理。而這一大道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卻被太多的人“誤讀”和漠視!
! _9 F% r6 d' b4 O  d# y! b( mtvb now,tvbnow,bttvb    在需要見義勇為的緊急關頭,某些人先提出“拿錢救人”的條件,更有人漠然視之而悄然走開;甚至看到有人要跳樓時,更有人像看戲、看
; D) K/ V! m7 Q% v+ H" E1 R6 h  ]( ^tvb now,tvbnow,bttvb    電影一樣“搬上小板凳”“細心觀看”……這些事件,盡管受到社會上曾經出現的“救助人流血又流淚”的影響,但是,當我們用69歲的柴小女那種人性本真的、樸素的“人生觀”、“價值觀”去考量時,確實顯示出見義勇為的優秀傳統一定程度的淪落。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無論市場經濟如何發展,這種來自本真的、樸素的人性之美、人間大愛都不該“被取代”。(狄書愛)! \6 Q% b0 i9 y) x. X7 T" S
    誰奪走了她的生命
3 }" A; G0 y2 G" y; P, g( X    近三年間,出事的小河斷橋處卻吞噬了8條生命!村民反映,6年前,採砂和洪水共同造就了這斷橋。6年間,他們一直以斷橋為落腳點,“跳”過河去,也“跳”過河來。由此可見,奪走“”生命的元兇,不是她門前那條小河,而是不把民眾疾苦當回事的當地政府!tvb now,tvbnow,bttvb4 l1 c8 H7 d; ~
    一座小橋沉屍河中長達6年之久,而且吞噬了8人性命卻無人問津,難道當地的幹部們沒曾下鄉來看過?是什麼原因致使他們6年間對這斷橋視而不見呢?難道是8條生命的消失還不夠駭人聽聞?要知道,政績關係著官員的仕途、前途,而只有視民眾為親人的官員,才會將解決民眾疾苦當做政績。(秦祖文)
, Q- A5 U! {7 u' h7 ^) J& ~, X公仔箱論壇    我們本來不需要“被感動”2 R( _8 l' C# _% _9 x; y
    事發後,當地鄉政府也派人到老太太家中慰問。但是老太救人的事跡帶給我們的卻遠不僅是感動,或者說,老太救人式的感動,其實帶來的更多是對背後制度救濟乏力的反思。
+ {, _* w1 ^1 u! p: u! C' |公仔箱論壇    斷橋處的危險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若是非法採挖河砂能夠被制止,若是斷橋早已經修復,試問,還會發生意外溺水事件嗎?相比而言,我們不需要老太舍己救人的感動,因為說到底,這是一種“被感動”。我們需要的是有序採砂,橋梁暢通,無論老人還是孩子都能安享平靜生活,而不是對危險熟視無睹之後,再去宣揚災難之後的“好人好事”。 (丁洪先)
: H3 p( H. [# S2 [5 m    亡羊補牢才是最好的告慰5.39.217.77:88986 M- p7 P( O* T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只是倘若這份感動是建立在一個本可避免的悲劇之上,其代價過于沉重,令我們每個人心頭都有一種愧疚感和負罪感。誠然,社會需要英雄,但每一起見義勇為發生後,我們不能止于感動的情緒化表達,更要從理性層面找出症結所在,找到解開問題的那把鑰匙。斷橋6年未能修復,採砂3年連奪8命,
- Q& R. D- D% P7 b5.39.217.77:8898    必須有部門和負責人站出來公開道歉,並以實際行動彌補民生設施建設和河道採砂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u! |) Z  p' F/ a" p( H  F
    老太舍命救人好似一面鏡子,既映襯出見義勇為者的崇高,也折射出相關部門的失職。在逝去的生命面前,任何褒獎和讚美都顯得那麼廉價和蒼白,唯有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才是對救人老太的最好告慰。 (張遇哲)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