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參半顧慮重重家長觀望 雲南現「在家上學」收費高 無學籍
" q0 V8 i' z! b5.39.217.77:8898
% \. k |+ i7 f- H% C2 w" [3 H$ g' E a) ]
7 \9 V' t- k$ s) V$ v. K( K! z; l$ I0 F5.39.217.77:8898 $ u# G) a4 [4 O
5.39.217.77:8898( c5 s# m! q, P7 m7 \6 q
近幾年在中國出現「在家上學」,涵蓋幼稚園到高中的各個階段。在雲南大理,就有一些家長從不滿足於傳統教育體制的刻板和單調,漸漸轉向不滿足於孩子獨自在家上學的封閉與孤立。因志同道合,他們走到一起,共同尋找體制外教育的聯合,在大理發展出很多種「在家上學」的新形式。「在家上學」有諸多優點,但也存在問題,這些不僅困擾著前來考察的家長,也讓一些正在這裏學習的家庭憂心忡忡。
7 S/ K. G, S! s1 a' P S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 r$ r& M6 u" _
2010年,大理的新式教育「崛起」。逃離大城市的新移民們,希望給孩子全方位的自由,而從體制內教育走出來的家庭也會聚於此。+ h/ X+ y3 t8 \& L4 P( d% \1 b, B5 j
tvb now,tvbnow,bttvb7 C4 d! {: Z; W" a( Z
強調家長參與性
) B0 R5 r7 A5 y6 e- C& [(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9 k5 R/ _2 W; f& a! `2 n% H
在蔬菜教育社區的創始人菜媽看來,最早的「在家上學」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是從西方國家拷貝來的,各家想各家的教法。「經過幾年實踐探索,各種形態開始分化,各個同為『逃離體制、在家上學』的組織開始明確自己的立場,所謂的體制外教育的不同路子更加具體明晰了。」但它們也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強調家長參與性。
0 [- J! B) U1 L2 w& ^1 Z
6 k; x, Y/ f& [( I( t' e- N某幼兒社區小學部周一到周三的課程設置與普通學校相差不大。據《重慶晨報》報道,周四是外出課,包括爬山、自然課堂,或根據主題課開展其他外出活動。周五下午2點放學,有選修的游泳課。幼稚園的課程則更特別一些。早上9:15到校,上下午各有一次開心會,上午孩子們一起分享昨天離開幼稚園後發生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下午則分享一天在幼稚園的開心和不開心。此外有專門的分組時間,幾個小組同時展開,每個領隊老師會有關於小組的廣告,孩子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 E; @! \: ]+ _5 ^! a7 R
tvb now,tvbnow,bttvb4 c5 U; n" X) q8 {3 `5 ]
「我們不是幼稚園,是作為一個以幼兒成長為主旨的自由組合的社區。父母、孩子和老師共同參與。」創辦者陳鋼表示。陳鋼和夫人姍姍曾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參與籌建一所公益學校,兩人都曾支教。後來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都是7歲之前造成的。於是,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長共同組建了幼兒社區。
2 ], P0 O5 s( n8 x2 T }; b% l# @
) c2 t) Y4 }3 d; i0 `! Y" E0 G6 X5 O5.39.217.77:8898擔心孩子入社會不適應" I4 |# [; B) k9 }$ M6 z
公仔箱論壇8 l0 X9 L* X# k$ S4 F1 E i/ ]
不過,有部分家長覺得學校的收費太高了。以幼兒社區為例,目前的學費是2500/月,假期不收費(每年三個月)。目前幼稚園的學費每年會有5%左右的漲幅。4 f' n; w T' j9 s* l' I
0 e5 U! }% q) [( E# O而小學目前的學費是1—3年級30000/年,4—6年級35000/年,學費每半年一交。這些學費包含了在校期間的所有費用(包括伙食費、外出費用等一切費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1 q. E3 S3 k9 }: N8 C' \9 N
0 f3 q, D. `# a" y4 O實際上,家長們對「在家上學」持觀望態度的最大原因還在於,小學沒有學籍,怎麼升初中、高中、考大學?從2013年9月1日起,中國建立了史上最嚴的學籍資訊管理制度,實行全國學生「一人一號」,全國統一編碼。「每名學生的學籍檔案基本資訊只採集一次,主要在小學一年級入學時採集。學生在進入更高年級或更高教育階段時,其學籍檔案基本資訊均採用第一次採集的資料資訊,終身使用。」- W1 K- K" X ?7 x
公仔箱論壇- X8 G7 r/ {0 @9 ^
一名家長在考察後依然顧慮重重,「『在家上學』雖然已有成功案例,但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成功不可複製。而且『在家上學』太過『小眾』,將來孩子進入社會,可能會不適應。就拿文憑來說,現在找工作都需要,沒有的話怎麼找工作呢?」! t1 A; X$ w* r' I7 J2 d8 ?9 ~% E
2 U2 w0 v3 E1 O% j. T' {& r0 Htvb now,tvbnow,bttvb當然,也有家長想出了折衷辦法——孩子日常在大理的教育社區讀書,戶口所在地的學籍依然保留,每次考試時回到原籍參加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