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444) 司馬懿 (七) - 坐鎮宛城 - 24-11-2018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司馬懿 (七)︰坐鎮宛城

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逝,享年四十歲。曹丕在位七年期間,並不如小說戲曲所講述的輕鬆暢快、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憂患頻頻,心勞力瘁。曹丕曾經對司馬懿說:「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我處理繁雜事務,需要夜以繼日,沒有一刻安寧歇息)。

曹丕雖然稱帝,但曹操的老臣宿將很多仍然掌權,例如征南將軍曹仁,鎮守宛城;鎮西將軍曹真,鎮守關中;領軍將軍曹休、中領軍夏侯尚等都是禁軍將帥,他們都手握重兵,曹丕必須加以安撫。相國華歆、司空王朗、太尉鍾繇等,都執掌政務,曹丕必須加以優禮。據《三國志》記述:時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先世名臣。文帝罷朝,謂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而南方的吳、蜀兩國,對新成立的魏朝,威脅甚大。吳主孫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表面上向魏朝稱臣,但並不心悅誠服);黃初四年(公元223年)四月,蜀漢先主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政,派遣鄧芝出使吳國議和,得到孫權接納,「遂自絕魏,與蜀連和」,並且經常出兵侵擾魏朝南方。曹丕需多次親自前往許昌視察敵情,「臨江觀兵」。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在巡視許昌時,遇上城門倒塌,「帝心惡之,遂不入」。返回洛陽之後得病,五月病逝。

曹丕臨終時,向重臣和親信付託後事,據《三國志.文帝紀》記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嗣主是太子曹叡,即魏明帝,司馬宣王就是司馬懿。曹真、曹休都是長期追隨曹操征戰的宗室功臣,手握重兵,坐鎮一方;陳群出身名門士族,是曹操任用的文臣,與文帝曹丕亦師亦友;司馬懿在輔政四人組之中資歷最淺、地位最低。

司馬懿成為新繼位的魏明帝輔政大臣其中之一,但仍然未能掌握太大權力,他當時的官職是「進封舞陽侯,撫軍、假節、領兵五千」,留鎮許昌,改驃騎將軍。而曹真「進封邵陵侯,遷大將軍」,其後更「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即朝見皇帝時可以配劍,不需要脫鞋,上朝時不用急步前行,這是漢朝以來對重臣的禮遇),「大將軍」「大司馬」都是漢朝以來朝中武臣的最高職位。陳群「進封潁陰侯,為司空,故錄尚書事」,「司空」是三公之一,「故」是依舊,「錄尚書事」即有資格參與政治決策。曹休「進封長平侯,遷大司馬,都督揚州如故」。他們的地位和實權都高於司馬懿。況且,半年之後,司馬懿被調離開京城,任命為「都督荊、豫二州軍事」,鎮守宛城。宛就是今日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陽市,當時是魏國面對吳國的前線。

司馬懿在鎮守宛城期間,展示了他的智謀,處理了孟達。孟達是蜀國的降將,在劉備親征孫權時,孟達是蜀國的新城郡太守,新城郡位於長江三峽以北、宛城西南方,處於蜀、吳、魏三國的交錯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劉備戰敗,退守白帝城時,孟達投降魏國,魏國仍然任命他為新城郡太守,鎮守三國交界。太和元年十二月,也就是司馬懿出鎮宛城之後半年,發生了「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據當時流傳的說法:「達心不自安,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然而孟達與諸葛亮通信的密函,被司馬懿取得,於是司馬懿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表示諸葛不會信任孟達,設計引孟達歸降然後將他殲滅:「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另一方面領兵「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攻城十六日,孟達被擒殺,傳首京師。司馬懿在平定孟達事件中,立下功勳。其後,司馬懿被魏明帝進升為「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即皇帝御賜可斬官員的斧頭)」。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Thank you very much !!!
thanks
good to see that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mp3
thanks
thank your very much!
Thanks
多谢楼主同我哋分享新一期嘅《古今风流人物》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 you very much
2222222222222222
thank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