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未見中日友好 只見風波連連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友好」四十周年;但開春以來,中日之間未見友好,反見風波連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o3 B6 l/ d- E5 f% x/ b" F

1 S# X- Z! M9 Q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最近,日方接二連三挑起事端,又是派戰機在我東海上空偵察巡視;又是「考察、命名」釣魚島;又是否認南京大屠殺,頻頻挑釁中國。中方為締造「世代友好」,一再忍讓,甚至「認敵為友」,在名古屋上演了一幕自取其辱的外交醜劇,不僅顏面盡失,更自暴其短,軟弱受欺。/ B! V1 ]# e% D3 d' G4 Q1 m

  d9 f) M! o! X% x; Y公仔箱論壇卑躬屈膝 長日氣燄
: o8 R9 d" ]4 r& c3 {9 h5 w- [( I公仔箱論壇南京和名古屋結成友好城市已三十四年,雙方互訪交流,本是互相尊重、禮尚往來之舉。但最近南京市政法委書記劉志偉率團到訪名古屋,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不僅未盡待客之道,反當着南京官員的面大放厥詞,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此無異於搧了客人一記耳光,激起國人強烈憤慨。: n' O5 I' G1 {. {1 w3 }

9 f$ {4 V/ v: Z6 A+ m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獸行,也是華夏子孫無法抹去的心痛,歷史早有定論,鐵證如山,不容置疑。河村卻罔顧歷史事實,矢口否認大屠殺,再次刺傷了中國人的心。河村謬言理當口誅力駁,可悲的是,為「和平」而去的劉志偉,滿腦「友好經」,聽罷河村狂言,不僅未加反駁,還胡謅甚麼「南京人民是熱愛和平的,學習歷史是為了維護和平,而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如此卑躬屈膝「和平」相,滿口軟弱「友好」腔,豈不大殺我中華民族威風,大長日本軍國囂張氣燄?
, C/ V- E6 U/ f" p1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3 W- o  Q; w- U+ }( I  itvb now,tvbnow,bttvb日本侵華戰爭已過去六十多年,但日方一邊矢口否認戰爭罪行,一邊磨刀霍霍,早已把中國當作戰略敵手;中國卻一廂情願地懷抱和平友好幻想,長年將「日本侵華責任不在人民、中日人民要世代友好」掛在嘴邊,豈不愚蠢至極,令人啼笑皆非?2 O* F1 O" ]: l

: r' \$ `! H7 C5 j. y! b* b公仔箱論壇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家喻戶曉。中日恢復邦交以來,日方不斷冒犯中國,頻頻製造事端;中方則「反敵為友」,盡顯仁慈,一直對一衣帶水「友好睦鄰」以友相待。即使在釣魚島主權、東海油田開發、專屬經濟區分界糾紛中屢屢被「狼咬」,亦不過「抗議」了事,未傷日本一分一毫。) X& Z% d; ^. X% F  ?

' Z' u1 }8 z" E! R6 A4 h4 ^公仔箱論壇對付日本 以俄為師# E' M8 B9 a, ?: F
今次 「河村事件」,中國照例表達了「關切」和「抗議」,南京政府也慢三拍地宣布與名古屋市政府「斷交」。但除了無關痛癢的口頭激憤外,沒有制裁,沒有宣布河村為「不受歡迎的人」,禁止其入境,也沒有令河村閉嘴。近日「河村事件」餘波未已,南京畫家團已決定取消名古屋之行以示抗議;但河村依然故我,仍就南京大屠殺人數進行狡辯,不肯收回自己言論,凸顯日本軍國亡靈不死。
4 u4 B0 {3 _( O- j. M$ g
$ L, l1 v3 I- X3 U3 ctvb now,tvbnow,bttvb歷史一再證明,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無助於維繫中日關係,只會被視為軟弱可欺。只有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才能「促進中日友好」,贏得中華民族尊嚴。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曾經感嘆:「有人把侵略和加害其他國家的歷史視為光榮,與這樣的人共存,是全世界的巨大不幸!」中國領導人卻沉迷於與「豺狼」友好,豈不是莫大諷刺!
9 @3 G% b) ]6 }2 S, f
, B' z5 [0 E: @9 S& z' z9 s長期以來,中國對日外交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釣魚島問題上一再「用口捍衞」主權,不知所措,「軟弱外交」備受詬病。反觀俄國,一向用強硬手段對付日本叫囂,不僅對日本聲稱「固有領土」的北方四島寸步不讓,梅德韋傑夫總統還登島視察,令日本氣急敗壞,卻又奈何不得。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3 i7 M: h: K  K+ d0 x) V5 s
5.39.217.77:8898+ }5 \% n4 k/ J  f
其實,日本向來欺軟怕硬,在美俄面前更是一副賤骨頭。對付日本,中國何不以俄為師,以牙還牙,亮劍反擊?
加入【無】寵物家族
開開心心過每一天
有族長奬勵,同族友幫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