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

炎炎夏天,可能你未必會想到冬天降臨時健康會怎樣?不過如果你屬於氣虛之人,每逢進入秋冬,天氣未寒已手腳冰凍,又或是每年冬季必會患重傷風,想避免冬天患病之苦,其實可未雨綢繆在夏天養生。中醫中有名「三伏天炙」,指在夏季三伏天,通過將藥物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藥物通過人體一定的穴位作刺激和吸收作用,疏通經脈,行氣活血,從而起到調節臟腑功能及調整陰陽平衡,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近年在香港愈來愈受歡迎。
# Z9 X; A; |8 H3 ]5 f7 c) V1 l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倫新指出,近年天炙療法在香港愈來愈盛行,很多人都會以天炙來養生。「特別香港人經常逗留在低溫的冷氣房,很容易會有頭暈頭痛、神疲易累、怕風怕凍、手腳冰冷、水腫等『冷氣病』,而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天炙療法去改善。」
( P# h7 ^+ z- @/ R  i' h公仔箱論壇計準日子驅寒邪
# U& a$ J4 c0 R2 p- F* ~* V# n公仔箱論壇採用天炙方法養生,關鍵在於把握時機,一年中只有兩日子是最適合。倫醫師說:「天炙療法一般選三伏天和三九天,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此時是驅散身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尤其適合對虛寒性疾病進行施治;而三九則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學認為冬至養生非常重要,應加大調補力度,也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R1 [" U) Q( U" q: F5.39.217.77:8898三九炙是根據「秋冬養陰,夏病冬治」的原理來治病和保健的,而夏天的三伏炙則是根據「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原理來治病和保健。兩者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異在於藥物的配置和時間的差異。倫醫師認為,三九炙可作為夏季三伏炙治療與保健的延續和補充。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效果更好。5.39.217.77:88982 E/ I; ]* `, G3 e0 d1 L: E" \
至於何謂三伏呢?其實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按中國農曆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所以以新曆計算,每年的三伏時間都有不同,而今年的三伏天:初伏是7月13日(一)、 中伏是7月23日(四)及未伏8月12日(三)。倫醫師指:「進行天炙把握這些日子很重要,因這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是驅散寒邪的最佳時機,不過如果真的未能在指定日子施治,一般來說在前後一日也可以,因氣溫相差不大,也同樣有效。」5.39.217.77:88987 e, }+ Y* n- }' U; H
虛寒體質最有效; g+ y. S3 L6 T' F, z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特別在冬季或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如機體素來陽氣不足,而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袪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都會造成慢性的咳嗽、哮癥、喘癥、慢性泄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及加重。- u0 S' C: U* r
倫醫師指出三伏中的「夏治」,原理就是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袪除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tvb now,tvbnow,bttvb; `1 f5 B. [3 |& G4 N# \/ v4 }: a
天炙對於治療寒性或虛寒體質特別有效,治療疾方面,也可以針對以下疾病,減低不適。當中包括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慢性肺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腸胃病;另外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痛症,以及痛經及月經不調等婦科病症等治療性十分之強。
# h* O% F  X) K9 e' j由於人體免疫機能的改變有一段進程,且藥物經過累積,療效會提高,所以倫醫師建議接受天炙治療要堅持一定的療程,往往需要連續3至4年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不過發燒患者、孕婦、嚴重心臟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皮膚易過敏者、精神病患者、有藥物過敏都不適宜。一般中醫會先把脈觀察體質,再問診,按病在不同穴位施以天炙療法,以達事半功倍的療效。治療過程中,飲食也要注意,雪糕、魚生、生蠔等低溫、未經煮熟的食物,也要戒煎炸、燒烤、辛辣、溫熱的食物。同時也建議療程期間減少逗留在冷氣房,多到戶外接觸光以扶助自身正氣。
0 v9 u: o- r& ^2 A" t% v! L0 j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