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是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可偏偏高血脂初期症狀不明顯。
$ P& ~* `& @#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3 H4 {7 b6 j8 W) J9 g
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不只會找上長輩,檢視台灣各年齡層心臟疾病死亡比例,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的中壯年「三明治世代」若不控制血脂,死亡比例竟與65歲以上長輩僅相差3%。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台灣心血管疾病總死亡率與癌症相當,「高血脂」是民眾最常忽視的危險因子,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是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
3 Z3 ~2 q4 E1 ]5 w公仔箱論壇推估台灣約有500萬民眾有高血脂,如此危險的健康問題,在台灣診斷率卻並不好,黃柏勳說,與日本80%、韓國63%相比,台灣高血脂診斷率僅52%,這個現象在年輕族群尤其明顯,主因是高血脂初期幾乎沒有不適症狀,容易被民眾忽視。
- f* A$ `1 e# Atvb now,tvbnow,bttvb「血管硬化是生命終止的開始。」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成大醫院內科部部主任劉秉彥說,遠離血管硬化,控制血脂、膽固醇是關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只會堆積在血管,越低越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好膽固醇,可將壞膽固醇帶離血管,越多越好。
$ R# ?; s/ o6 r" n* H9 b0 Z: d: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劉秉彥表示,高血脂不像糖尿病一樣,有固定的控制標準,每個風險族群對應的標準略有不同,簡而言之就是心血管事件風險越高,壞膽固醇就要越低。民眾可詢問專業醫師,依循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每年追蹤自身血脂數值。# S# K) l+ `+ |* B* s
劉秉彥進一步說明,一般民眾應控制於130 mg/dL以下;糖尿病、腎臟病病人應控制於100 mg/dL以下;若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族群,甚至反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超高風險族群,應分別控制於70 mg/dL和55 mg/dL以下。
4 T0 _9 J: @/ N/ d7 h. O0 U7 A公仔箱論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也指出,台灣有達79%源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延伸住院醫療費用約占健保支出10%,將近新台幣638億元。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80%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提升台灣對高血脂的病識感與血脂數值的重視刻不容緩。3 P& w5 `- n# e0 F7 h' n6 ~
石崇良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台灣民眾為了領口罩、檢視篩檢結果,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下載量增加,在人手一機的時代,這個平台是更貼近民眾生活型態的衛教管道,血脂衛教也會上架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
+ d* Z- Z8 W)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