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景點] 柏林兼具時尚自由 完美的一天

- `, Q% o: }; l7 K  P

天剛亮,柏林人便湧至城裡的人造沙灘或河上游泳池  C  y0 k8 ~/ t3 c# V(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D! {+ x; ?( z! l
tvb now,tvbnow,bttvb9 a7 o2 o2 O6 u, c  [& Z
6 t* U9 o+ ?! r* {/ `

& ?1 @, p; G- W  D

/ L+ i, M; Q6 P. @8 i& o

一世紀以來,萬湖區的湖泊不斷地吸引熱愛曬太陽的人到岸邊
9 K7 k$ I+ v* S& U* M  [3 _

  N+ T3 Y' k) o, \

4 ~& l! M  n/ G& a1 e5.39.217.77:8898
1 N" M' {/ O, Q3 T" K0 K. }. l- O* `

早晨 施普雷河陽光燦爛 施普雷河(Spree River)的東岸,在貨艙骨架與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瞭望台之間,柏林人絡繹不絕地前往河邊晨泳。他們臂彎裡夾著毛巾,走向名為沐浴船(德文Badeschiff)的巨大溫水游泳池,它由一艘大型工業平底船外殼改裝而成,漂浮在冰冷河水上。隨著白晝來臨,氣溫升高,陽光普照泳客與整個城市。 沐浴船在工法上或許獨樹一格,卻非獨一無二,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柏林的河上游泳池,光是柏林就有30個,它們讓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留下的荒地重生。許多沐浴船藏在東側畫廊1後。儼(Yaam)是歷久不衰的海灘酒吧,它走非洲暨加勒比海風格,追逐陽光的人在此啜飲進口啤酒,邊欣賞雷鬼音樂。它同時還是社區中心:許多小團體在草地上聚集,製作工藝品或是販售手工小飾物,小孩子們則在沙上玩耍,四周的人們不是在毯子上發懶,就是野餐。 都市日光浴的概念很可能誕生於此。這個城市被巨大的湖泊包圍,世代以來便吸引著市中心的都市人。部分萬湖區(Wannsee,柏林西邊奢華的郊區)人工大湖的沿岸,從1907年起便被當作人工海灘。從YouTube找到的舊影片,還能看到在一戰中被徹底摧毀的那個世代,當年快樂地在淺水中嬉戲打鬧,就像今日一樣!如今,1公里長的沙灘上總擠滿了年輕的情侶,在條紋雙人海灘椅上緊擁著彼此,望著午夜藍的湖水。一位年長女士仰躺在折疊椅上享受陽光,孫子三人組環繞她賽跑,認真築起精緻的沙堡。不需要太多想像力,你也能感到宛如置身於北方800公里之外的海岸邊。 正午過後 小心藝術陷阱 佔屋客(squats)在英國人人喊打,但在柏林則是創意引擎,在柏林圍牆倒塌時協助城市重新站起來。現在更提供了遊客一個特殊方式,接近首都日新月異的文化生活。 2006年在施普雷河岸開幕的文化中心─放射系五號(Radialsystem V)就是好例子,這棟建築的前身是抽水站,也是柏林經歷大戰的歷史遺蹟,直到1999年新建的抽水站啟用後,這棟建築改頭換面,變成城市中首屈一指的舞蹈、音樂與現代藝術空間。 這個空間的創辦人之一是約亨. 桑迪格(Jochen Sandig),這個充滿活力又合群的非主流文化老兵表示:「我熱愛閒置空間,而這在柏林裡多得是,柏林一直都是屬於有著遠大想法的窮人之城。」如此藝術家佔領廢棄建物的案例在柏林並不是新鮮事,在1990年東西德統一之後,數百棟建築物被棄置。桑迪格經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應該屬塔赫勒斯藝術村(Kunsthaus Tacheles),它曾是百貨公司,二戰時被納粹當作監獄,冷戰時期絕望地落入東德政府底下。統一後原本預定要拆毀,卻有群藝術家進駐廢棄空間,將內部迷宮般的走道和沒完沒了的房間,轉變成工作室、夜店、咖啡廳、表演空間甚至電影院。 和桑迪格一起創辦塔赫勒斯藝術村的馬丁.萊特(Martin Reiter)回憶:「當年這地方是一片廢墟。這兒離東邊圍牆很近,沿線都是部隊。沒人想和它扯上關係。但突然間,在已開發世界中出現這些自由的空間,是新事物可能誕生的地方,柏林與藝術家們促使它們成真。」 到2012年夏天以前,塔赫勒斯四周圍繞著設計名品店、繁複多彩的拱廊和大理石馬賽克。內部許多藝術工作室大門敞開,邀請好奇的人到擺滿作品的房裡參觀,也有狂歡整夜的舞客仍未離去。可惜去年因為產權爭議,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佔屋客已被迫遷離塔赫勒斯。但它標示了柏林的多元藝術發展,而這類型藝術結合生活的閒置空間運用,仍不斷在柏林發生。
9 d# h! t# D7 a  K+ I
4 R: |8 k# @5 t9 ?) e% w

放射系五號文化中心曾是抽水站,改造創辦人曾是已查封的塔赫勒斯藝術村佔屋客,有30多位常駐藝術家在此施展詭異奇特且美妙的魔法tvb now,tvbnow,bttvb% H* p4 r, K6 j

* W0 j* `" N4 \  P0 P

. q# w1 J2 S+ y" A& {6 ~
tvb now,tvbnow,bttvb% z1 W$ f' J. q% |; m/ }1 Y* {

入夜 人活著不是單靠香腸 想知道德國料理為何聲譽不佳,看看香腸就知道了。在柏林的每個街角,你都會看見人們將德國香腸塞進紙盤子裡,擺在高高疊起的薯條上頭。儘管其美味無可置疑,但只能算是午茶點心,而非成年人的美食。 多年來,這個城市裡最高級的餐桌上,有著一系列跨越國界的美食,德國料理則遠遠落在後頭。然而現在,德國最優秀的廚師們紛紛回頭轉向他們祖先的食物。馬提亞斯.格萊斯(Matthias Gleiss)的伏特餐廳(Volt),設在蘭衛爾運河(Landwehr canal)岸邊過往的發電站裡。馬提亞斯採用傳統德國鄉村食材與柏林當地料理,例如肉丸、牛小排和血腸(又名黑布丁),並專業地將厚重、樸實的食材轉為清淡的餐點。 「我喜歡在料理的名字裡喚起傳統的形象,再透過料理手法令人驚豔,將家常食物的享受,注入新的構思。」他說。其中廣受歡迎的創意料理之一,是比目魚與血布丁的高明組合,後者濃厚的味道和清爽的魚肉形成愉悅的對比。 位於米特區(Mitte)裡的魯茲酒吧(Weinbar Rutz),內部區隔為2樓的米其林星級晚餐空間,與1樓的酒吧。這家餐廳宣稱目標是「拯救德國料理」。像是從柏林新克爾恩區(Neukolln)來的火腿香腸,外部略帶焦脆,內部緊緊地塞滿肉餡,將粗陋的香腸驅逐出境。從地板直通天花板的葡萄酒架也極具民族風格,塞滿了各種雷司令白葡萄酒。 馬提亞斯相信,儘管普魯士「只有工作而沒有娛樂」的刻板印象,使得烹調享受在歷史上居於劣勢,但現在卻可能極為有用。「對細節的嚴謹專注有助於更精緻的餐點。我們的烹飪非常乾淨、守規矩,這讓德國料理提升到新的層次。」柏林是個重視細節的城市,就連餐盤裡都可能盛著革命。9 v7 D& J+ e( c# d3 i3 r

3 S  H( O$ y1 q$ _/ `4 X3 Atvb now,tvbnow,bttvb5 Q. j2 J, I/ I0 e1 Y

公仔箱論壇% q4 o/ s7 G0 L6 w& `& s+ X

公仔箱論壇9 G2 I, i2 V  ?6 X7 I( v  }& r" n3 [' ?


; N1 g8 c: {+ R-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