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6 d* v6 F7 f/ C" F公仔箱論壇安裕周記﹕I Can Still Remember ; v: G5 i" V- B5.39.217.77:8898 & y i% S# v8 |Don McLean一九七一年震動樂壇AmericanPie手稿在紐約拍賣行以一百二十萬美元拍出,成為這個星期歐美傳媒的主流新聞焦點。想說的不是一百二十萬美元這個價,拍賣前的估計是可能推到一百五十萬美元;而是十六頁原子筆和鉛筆寫的手稿喚起除了如何解讀這首原作逾八分鐘的歌詞討論,到底Don McLean儼如達文西密碼的一字一句背後想說什麼,更多的是為什麼一首歌曲就能喚起人們的醒覺。或者說,問題應該是這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b- W1 j5 N
+ v: v, x3 k: Q `, I0 ]2 ^/ l
星期六天色灰暗,American Pie在耳際迴響,那年頭的美國應該很像今天的香港天氣,只一句灰濛了得。American Pie面世前一年,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學反戰學生在國民警衛軍十三秒六十七發子彈齊射後四死九傷,美國大批子弟兵在中南半島膠著無法動彈,反戰運動因為學生領袖大批被捕漸見凋零,尼克遜尋求連任四年的聲音響起,於自由派歌者如Don McLean而言,這都是「bad news on the doorstep」,美國正在步向更加陰沉的角落,龐大的黑影在人民背後揮之不去。然而民間未見氣餒,反戰運動以各種形式留在社會,演變成平權環保反核三大議題。當尼克遜開始為另一個四年任期招兵買馬,把「空軍一號」專機改名「七六精神」,喻示一九七六年立國二百周年就在他任內的時候,社會再一次抖動,這次是人們從示威廣場轉進議會,拳拳赤子心,決心帶來改變。6 b- f* D+ {9 w
5.39.217.77:8898+ ~* E: [+ w. {% r
American Pie隱喻極多,從歌者Buddy Holly空難逝去到暗批滾石樂隊,不一而足,英國廣播公司在播報手稿拍賣消息時,撥出大量篇幅再次向觀眾解說這首歌詞意涵。閱讀這一首歌,如果單純從研究美國大眾文化來說是一篇好的延伸讀物,譬如Chevy是指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雪佛蘭汽車(Chevrolet),香港車迷也許聽過但香港街頭恐怕罕見。 Pickup Truck則是在美國中西部及西部盛行的小貨車,特點是車斗沒有上蓋,當然也有人會買一個膠板蓋著,但那就失去原有的粗獷興味了。前幾年香港演員劉德華也有一部,當時傳媒說這是「農夫車」,這說法不能說是錯,但德州或加州的車主往往把這車當轎車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後,Pickup更為暢銷,日本車廠乘勢而上,以前車斗上大大的GMC(通用汽車)字樣變成TOYOTA(豐田),後來更變成YO,這些都可以寫進美國汽車史。tvb now,tvbnow,bttvb4 S2 S8 {8 W& ]9 n1 H0 P
tvb now,tvbnow,bttvb9 z! |9 F% k7 y+ R
% a( y5 e1 s d9 b% N6 P六十與七十年代橋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b8 U5 x$ g4 }- U i" v# m
c2 M; Y; m& h. P4 X; W
雖說American Pie生於七十年代初,但它的真正主題是六十年代,而六十年代是美國社會學家到今天仍然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這十年間的社會及政治變化影響美國至今,也在相當程度上衝擊西方世界的年輕族群。七十年代美國社會運動的延續與轉化始於六十年代的反戰鬥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研究六十年代學運專家的吉特林(Todd Gitlin)一九七八年付梓巨著TheSixties:Years of Hope, Days of Rage(六十年代:希望的年頭,憤懣的日子)書名已然勾勒這十年的美國心情,是酸甜交集的時代,既有保守主義臨門迫力,也有對未來翻天覆地期許。如果把包括American Pie在內的美國社運音樂與美國社會歷史配搭,或會對AmericanPie的內容有另一重析義理解——它是一條大橋,上承Pete Seeger的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與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的質問,下接JohnDenver的Leaving On A Jet Plane的毅然起動。公仔箱論壇4 Y) t: [4 k8 n9 N' w- T* s
, ?- h# f. h( K/ B ttvb now,tvbnow,bttvb說美國社運歌曲,必須提到西格(Pete Seeger),去年逝世的西格可謂現代美國社會民歌第一人,哈佛大學念到二年級輟學,一輩子都與社運結連。當六十年代美國學生走上街頭反越戰爭民權,西格比他們早做了二十年,五十年代他已是極具代表性的左翼歌者,他支持勞工運動,也是民權運動先驅。美國右翼分子眼中,西格的歌聲極具煽動,有一種說法指他是美國共產黨黨員,原因是他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紐約曼哈頓格林威治區,而這裏附近曾是美國共產黨所在。一九五五年,西格被傳召到國會非美委員會作證,這個委員會臭名昭著,它是迫害所有被認為親中共或蘇聯的美國公民的國會委員會。委員會的會議上,有人堅拒不透露當年「讀書會」成員,從而無法找到工作,鬱鬱而終;也有人把昔日同志名單提供給委員會,如著名導演依力卡山(Elia Kazan)。西格作證之日,他讀出一段聲明,表示絕不透露同伴、信念、投票取向,尤其是在如斯壓迫之下(especially under such compulsion as this)。這裏再說幾句,依力卡山出賣同志之後為荷李活所不齒,一九九九年奧斯卡向他頒發終身成就獎,泰半人沒有站立,有人雙手交疊胸前,以示不滿。公仔箱論壇7 q! |. o. w# i" J- `8 O
+ I% P. L# {) c4 _' A 9 K: Y9 Y( c. m" U* ~: F/ O西格以歌言志改變社會公仔箱論壇" S5 g, d$ m$ T$ y$ l/ @
tvb now,tvbnow,bttvb# w1 o* Y0 F$ L R5 M: ~4 P7 |/ Y
西格在美國極右翼掌權年代堅持以歌言志,為人正直,不向權勢讓步。聯邦調查局長年對他跟蹤監視,企圖抓他的錯處,藉道德人格的犯錯抹黑其政治人格。可是西格令聯邦調查局失望了,終生抱著一個五弦琴四出參加集會,儘管他唱的都是美國當權者、右翼分子和資本家最深痛惡絕的歌曲,像是共產主義者的《國際歌》,歌頌古巴民族英雄的Guantanamera,《倘我有一個鎯頭》(If I Had a Hammer)。在風雨如晦的陰暗不明日子,西格以歌聲唱出社會的不滿,他的音樂生涯因此幾番起落,樂隊被迫解散,可他從不放棄,堅持到麥卡錫主義落幕,迎來了大變的六十年代。那是美國執政當局從未料想過的情勢,幾十萬示威者都在唱西格的Where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無不心弦震動。歌曲靈感來自蘇聯小說《靜靜的頓河》,歌詞以答問形式指出戰爭的不仁,從花朵、女孩一個接一個離開,點出丈夫、軍人的永遠不回來,被《新政治家》雜誌列為美國二十大政治歌曲之一。 7 x6 _( k( D; v9 c5.39.217.77:889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1 `6 R ^2 I6 A(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