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峯﹕後大眾傳播時代和免費電視的將來
8 M5 o3 F) q9 C8 Stvb now,tvbnow,bttvb
& y l; `8 i% O+ [5.39.217.77:8898
: m0 `( R7 ]$ |$ Z公仔箱論壇 i. p) S/ W3 d+ z) G( j
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應該會贊成政府不予亞視續牌的決定。一個淪落到只會不停重播舊節目的電視台,怎配手握珍貴的公眾資源?但政府決定一公布,坊間仍是有一點惋惜和緬懷的氣氛。雖然會說自己「看ATV長大」的香港市民大概不會很多,但從1980年代至新世紀初,亞視仍有能力偶然製造一些成為全城話題的節目。甚至可以說,一直以來處於弱勢的電視台,往往比處於強勢的電視台更有求變和創新的動力和需要。《今日睇真D》、《龍門陣》、《百萬富翁》等節目,不止受歡迎那麼簡單,它們對香港的電視以至廣播節目製作都有長遠的影響。
0 `1 v, z! a9 \/ Z6 N1 h5.39.217.77:8898
1 ~! H0 o ?; s. K, L/ c,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過,市民所緬懷的除了是亞視本身,也可能是一個逝去了的以電視為重心的大眾傳播時代。1970年代尾至1980年代,不止在香港,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大抵也是大眾廣播電視的高峰期。1980年,美國三大電視網絡ABC、CBS和NBC的晚間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合共可達約45點,但到了2012年,相應的數字已下降至15點左右。那些年,電視是大部分人最重要的娛樂和資訊渠道,遇上重大社會和政治事件,電視直播更可成為人類學者Daniel Dayan和社會學者ElihuKatz筆下的媒體事件,是「大眾傳播的節日慶典」(high holiday of mass communication)。tvb now,tvbnow,bttvb4 W) H: n, @# U+ P- S+ D
) _. Y2 D5 e/ B$ o& [上個學期,筆者教一年級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傳播理論課,其中一個星期就是討論Dayan和Katz那本1993年出版的傳播學經典。課堂上,一位90後碩士生指自己不能理解電視怎麼可能有Dayan和Katz筆下的那種威力。那位碩士生其實很聰明,而且Dayan和Katz那本書一點都不難懂,唯一是從今天的眼光看,案例都舊了點。這位碩士生的「不能理解」,顯示了該著作所預設的大眾傳播時代,已不是他成長經歷的一部分。
6 P4 e9 U5 l" u2 v5.39.217.77:8898. K* g4 [ }* ?' C3 C
「社會中心的神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R& {, ~2 a+ L. l0 a
' Z" F$ e6 U! o5.39.217.77:8898那麼,在「後大眾傳播」時代中,免費電視將有什麼樣的位置和角色?筆者的看法是,縱使受眾愈來愈分散,電視廣播仍有某種短期內難以被取代的象徵力量。大半個世紀前,社會學家便指出大眾媒體有地位賦予(status conferral)的功能,能在大眾媒體出現的人和事,就是重要和值得關注的人和事。用英國學者NickCouldry較近年的說法,大眾傳媒的力量建基於一個「社會中心的神話」(myth of the social center),就是說人們相信社會存在着一個「中心」,而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就是人們接觸這個社會中心的窗戶。同時,由於這個社會中心的神話,人們覺得電視所展現的是一個跟平凡的日常世界不一樣的非凡世界。所以,人們慣常地把「上電視」視為一件具特別意義的事。筆者的父親在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校長,有一次接受電視新聞訪問,家人當晚就把新聞報道錄了下來。在大眾傳播時代,這種「上電視要錄低」的行為其實頗為普遍,而NickCouldry亦指出,正是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實踐,強化了社會中心的神話和電視機裏的非凡世界的想像。tvb now,tvbnow,bttvb5 E3 p; I+ ?/ D0 G' g! B/ w. u
& @: _2 W# r. b" K5 v( {5.39.217.77:8898筆者不知道今天還有多少人會錄下家人或朋友上電視的片段。的確,人們是少看了電視,那是因為今時今日娛樂選擇實在太多,也是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早已不再是免費電視台的節目時間表所預設的那麼穩定。例如筆者一直好奇,為什麼日劇和美劇都是一個星期一集,而且很多日劇和美劇的單元性很強,根本不要求觀眾追看每一集,但香港的電視劇則是一至五播足5晚,而且絕大部分港劇的單元性都很弱,電視台就像假定香港人仍然會每晚準時回家看電視一樣。不過,少看了電視,不一定等於完全不再把電視當一回事,或不再覺得電視是重要的資訊渠道。「社會中心的神話」,不是完全由大眾傳媒製造出來的東西,而是當人們身處在一個廣大的社會時,不能純粹通過個人對自己周圍環境的觀察了解整個社會,於是便需要一個渠道讓自己能掌握到社會上重要的人和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L* l1 X) S4 \+ J: r
, ^- g( J( E. U+ u
新媒體能否取代大眾傳媒成為通往「社會中心」的窗戶呢?這裏要留意的是,我們談新媒體時,多是談傳播科技、溝通平台,或內容發放的渠道。但我們談大眾傳媒時,指的其實是一群掌握着大量資源,主要負責內容生產的機構。在新媒體平台上流傳的內容,籠統地說,部分來自用戶本身,部分還是來自大眾傳媒。傳播平台本身取代不了內容生產者,而筆者相信,用戶生產的內容雖然有其重要性,並在不少情况下可以補足大眾媒體內容的不足,但專業化內容生產建基於金錢和物質資本,如專業知識等文化資本,以及和其他社會組織和機構的關係等社會資本,這使得專業化的內容生產難以被用戶內容生產取代。很多人可能通過新媒體接觸大眾傳媒的內容,但新媒體難以取代大眾媒體機構的位置。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z% ]. L! P! [2 H
$ ]+ s' y. D& M: ^9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0 S# Q/ L! R& A. i$ u4 | j
誰營運免費電視仍非常重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W+ c) w' T0 h
1 v5 }4 E# @6 a, y) i5.39.217.77:8898電視以至大眾傳媒在大眾傳播及後大眾傳播時代的地位和作用,也許可以用兩種不同的電視熒幕作比喻。在大眾傳播時代,電視和大眾傳媒的地位,可以用家居中的電視機來代表,那部電視機放置在居所的中心位置,供一家人共同使用,是家庭娛樂的重心,而人們聚精會神地看電視的時間亦較多。在後大眾傳播時代,客廳的電視機也許愈來愈被投閒置散,而電視和大眾傳媒的地位,則更像大商場內外那些超大電視熒幕。在一般情况下,人們只在熒幕前路過,或最多在路過時看一眼,熒幕只是其他活動的背景,但當有重大信息或內容被顯示時,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熒幕下一起駐足觀看。換句話說,縱使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再圍繞着電視進行,它很可能仍會是當民眾關注點集中起來時所聚焦的地方。所以,誰可以營運免費電視,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4 C' g- y( ^5.39.217.77:88981 X$ G; A' t. ~5 W0 i9 A0 @; u
4 S0 _* c& V& l8 F J4 m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