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研究生质量下降已成国家创新瓶颈
0 }; z, }- Q) l9 X
( L; }0 ^7 ~1 Y/ M公仔箱論壇 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可以被称为“科技工作者”的只占 61%左右,有近 40%的科技人才“荒废”了,并没有从事与科技有关的工作。# ]: a6 N- t2 e, {, ?2 ~+ e
. n: [9 j+ K9 G! U/ Z+ Atvb now,tvbnow,bttvb 中国一直都是考试大国,家长们无时无刻不在盘算如何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但随着近十年扩招,特别是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普通民众心中,不仅大学生不再稀罕,甚至硕士、博士也不再被当做天骄了。
% h3 }; O6 f0 p3 i2 C) W'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w: @1 o ? {- |
2004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庆典上透露,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招生规模年递增的速度是平均26.9%。1998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是7.2万人,而2003年是26.89万人,2004年全国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总规模53096人,比上一年增长7.9%,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273117人,比上一年增长25.4%,招生总规模为32.6万多人。 tvb now,tvbnow,bttvb a1 i7 U% t, {. c1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N' S3 c' c% P
在今年4月29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杨玉良透露,我国2007年培养的博士人数已经突破5万人,今年继续上升,已经超越美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博士授予权国家。
: P+ u% j' h! w: U p/ r8 B , R5 S& D/ W5 w3 p& z
从普及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说,扩招是一件惠及全国的大好事,谁不希望提高国人普遍的受教育程度呢?居于高等教育塔尖、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博士数量跃居世界首位,也是好事。但是数量毕竟不等于质量。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担心扩招可能会使研究生成了“注水肉”。
% G0 P h; x/ D; t* p5 o2 ?tvb now,tvbnow,bttvb
* Y1 _ c2 r+ o& r7 n;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2006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
' y' r0 U* {& x" a# V公仔箱論壇
2 ~5 s4 U6 M* c( [& w# X) P) E2 }公仔箱論壇 有人说扩招把一些庸才扩进了研究生队伍,所以研究生质量难免下降。但是“严师”不足,也是“高徒”不多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硕士研究生数量“大跃进式”增长,导致我国高校学生和导师的比率严重失衡。
" o% [/ A' j. ^tvb now,tvbnow,bttvb 1 a+ ?+ t% i4 Y% n- P4 S
有报道指出,一些学校热门专业的导师一人带二三十个研究生根本不足为奇,有的导师甚至一届就带十几个,“一对一”的研究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 % _ k6 n* P. T7 Q2 B
5 {, b7 f1 `' M4 u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004年11月,《中国青年报》一篇名为《研究生盲目扩招,答辩导师认不出自己学生》的文章,揭露了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疏远和陌生,导师在答辩会上竟然尴尬地叫不出自己学生的名字。
# e7 h! f8 N ~5 Q
; b3 {* F C, d9 \tvb now,tvbnow,bttvb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连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培养计划都十分困难。有业内专家呼吁,研究生不能再扩招了,应该把重点放在师资建设上。
4 m; S! H, o8 B+ \' S& f% {5.39.217.77:889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I" J3 W& a$ K; W; p7 G& o5 a
有评论指出,一些学校把建立和增加硕士点、博士点当成主要政绩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评估放水,给学生普开升学之路,也是研究生质量下降的一个制度性因素。 公仔箱論壇" A/ h7 q: g6 C; H4 @
: i+ N, Y$ r# N$ p% A2 l4 X5 B) ntvb now,tvbnow,bttvb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2005年全国各高校申报增设2700多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而当时全国共有博士点1900多个,一年的申报量达到已有数量的1.4倍。 3 @. I; n* u- x6 g8 G
5.39.217.77:8898" t, u; x/ z# l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杨玉良透露,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历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中国大陆拥有博士学历授予权的大学已经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我们比美国还要多出近60所。利益化的大学评价体系不仅滋生大学急功近利的心态,也重创了大学的精神气质。
6 b5 v& z S& \ }, X
1 P. B- R$ a, V8 S5.39.217.77:8898 今年5月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透露,以2004年估算,大陆每4.2个硕士能出一个博士,但美国每10个硕士才能出一个博士。
; Y+ I' s! ?" {" t) L; T
+ o% J3 Z9 z: v5 T" p' I, [ 博士作为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精英人群,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核心和主体。博士教育的“去精英化”,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
) q2 z) s4 y+ V6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g- o K; @% q$ n* ^6 Z 今年4月29日,中国科协发布我国第一部《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报告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46万人,比美国的4200万人略多,仅次于欧盟5400万人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如果只计算单一国家,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也已经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 T) w) D& y' i5.39.217.77:8898 5.39.217.77:8898+ V3 t! R9 a; S6 u1 D
然而,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我国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水平还不是很高,在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可以被称为“科技工作者”的只占61%左右,有近40%的科技人才“荒废”了,并没有从事与科技有关的工作。 + O0 L4 U: V$ j% E0 P6 C+ ]
5.39.217.77:8898' @& |6 m1 E' P* r8 k
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丰富的拥有真正竞争力的人才作为坚实后盾。而扩招泛滥导致的教资配置不足、研究生水平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 J$ I/ p+ V$ b: b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7:8898: y# `2 o/ h% ]0 g6 r
2007年8月,针对扩招泛滥的现状,当初“成功谏言”高校扩招的汤敏指出,现状与其当时的提议有距离:他建议3年扩一倍,结果变成6年扩了5倍多;他主张好学校多扩、差学校少扩的建议,也没有得到实现。
" Q' y& B. y' x6 o: ^8 M.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x* ~9 X' ?6 U! Q* n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研究生教育水平不佳,高技术领域顶尖科技人才的外流现象日益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 C- W# m* U, @公仔箱論壇 : A& V, ^2 D# S' T
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在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人数多达294800人,其中具有学士学位的100700人,有硕士学位的115500人,有博士学位的62500人。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超过53万人,而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只有12万人,只占累计出国留学人员的22.4%,1998年以来,每年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比例还在逐步降低,从1998年的41.9%下降到2003年的17.2%。
5 B% n8 h2 Z, I, C公仔箱論壇 / \1 |. Q9 k* o% ~1 @5 S
2006年,在上海举办的“科学人才观理论与实践”论坛上,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瞿世镜意味深长地说,1978年至2005年,中国大陆出国留学共93万人,回国23万人,回归率为24.73%。而据国际研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2/3留学生归国效劳,1/3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学习,使回归率与滞留率保持2∶1的“最佳回归比数”。但我国的情况却是1∶3。今年4月30日,《新京报》报道说,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 }5 a5 a( A- r# D# }: B& _5.39.217.77:8898 5.39.217.77:8898$ w& y8 Z+ m" R3 b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完善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科技人才作为实施创新行为的主体,是实现国家创新体系良好运转的智力保障。
+ v4 T4 I4 w6 E& v9 z& C; d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1 w# O! T; X; G& s
培养创新人才,选拔和评价也是关键一环。2007年“两会”上,针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就必须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和考试制度。他建议给高校更大招生自主权,允许大学在招生时采用个人申请、学校审查学生平时统考成绩和能力的形式,来决定是否录取;而在研究生招生中,则要给予教授更大的权限,充分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8 e5 V0 p& A. ?2 s& l2 \( u H/ w! D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