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王慧麟﹕香港創意產業的十畫與一撇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4-20 11:01 AM 編輯
' S3 S; Y5 R2 R: e1 ?
" z# e# S; N! ^/ d公仔箱論壇王慧麟﹕香港創意產業的十畫與一撇
/ Z$ z! e. \3 L2 ~. ~7 Itvb now,tvbnow,bttvb

. k( S# f: m! t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 S8 k& h5 ?3 m* Q5.39.217.77:8898立法會會議討論預算案。一如所料,拉布。相信,預算案內的一些重要項目,可能就在剪布聲中湮沒,包括創意產業。
  t, K$ N- \" b) I

) M9 L: G* C: W財爺的預算案,花5億搞時裝,2億搞電影,3億搞藝術配對計劃來撐場,聊勝於無。對比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雄心及決心,文化創意產業那幾段,就像在街市買菜時,菜販所搭的那幾棵葱。今次把創意產業與文化放在一起,在官方論述之中,地位可算是幾棵葱而已。有傳上屆政府在構思六大優勢產業之時,思前想後,總是欠一個新產業,後來想無可想,只好把創意產業也給塞進去。是耶非耶,大概要等當事人出版回憶錄才知矣。公仔箱論壇/ u* t0 J" ?4 l3 M) v0 a% A; B

. K% P9 l" j" A" E6 l% N3 atvb now,tvbnow,bttvb8 ^$ ~5 d, Q& q
推動創意產業熱情欠奉
# C3 a& A0 t& j! T6 |) P8 b, w; J5.39.217.77:8898
公仔箱論壇2 [+ b' o0 ]( {- Y9 o, }* c2 n
但假如屬實,可見官方態度,雖未至於全盤否定,但推動熱情欠奉。有人會說,政府大力推動西九文化區,即使蝕本也不惜,難道不是推動創意產業嗎?在這裏,其實要先簡單釐清幾個既互相重疊,但卻又互有不同的,與創意有關的概念。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1 K9 _" Z' i/ v' H
1 r# s7 J" {8 {: c( T
們創意的來源,相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第一個或第一批懂得鑽木取火的人們,就是創意的具體表現。當然,在工業革命之前,西方談的所謂創意,意指藝術及文化兩大主要範疇(有些會爭辯說,難道科學發展不是創意嗎,這或許有一定道理)。過往西方貴族專享而具有創意的表演藝術,例如畫、舞蹈、音樂等,在工業革命之後,教育普及化,這些貴族式的藝術文化之欣賞及推動,由離地到落地,變成一種一般老百姓都可以接觸欣賞及參與的事情。在美國,資本主義加上中產階級的興起,將藝術發展帶入現代社會之中,甚至成為某些城市面貌的展現。文化藝術區的出現,亦是提高人文質素、推動文化藝術的一個具體展現。當然,如果推動得宜,劇團舞團畫家作家等就可以藉此加強交流,其界外經濟效益,例如對旅遊業亦有幫助。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令當地經濟重生,就是一個例子。
( j0 H" a, e. K

- u/ U0 m. N6 V+ `9 {2 b/ N業革命的另一面,就是經濟產業的發展。經濟產業發展離不開創新,但產業創新,卻未必就是要與推動文化藝術有因果或必然關係,因為產業一詞,就是指商品要做到成行成市,大量及可重複生產,價錢具有競爭性,另外,就是該產業能夠成為一個國家及城市經濟舉足輕重的經濟力量,能夠養活大部分家庭,能夠支撐幾所高等教育學府,當然,最重要就是對國家或城市的GDP有貢獻。所以,理論上,任何產業要持久,創新是必不可少。但產業要創新,就要社會有足夠的養分去支撐文化藝術的發展,締造一種尊重及推動創意文化的社會氛圍,人們有足夠的文化素養去欣賞及尊重創新。所以文化藝術與產業創新又有一定關係。然而,既然個個行業都要創新,為何要突出某幾個行業,冠名創意產業呢?公仔箱論壇+ R* x  ?4 I" q# F; G
tvb now,tvbnow,bttvb1 ?: b5 b/ o$ s5 J' ~& C7 t" M
這固然是因為,像美國及英國這些西方國家,在服務業慢慢取代傳統工業之後,服務業的創新,靠的是不斷推陳出新,所謂「食腦」,靠腦去賺錢,其轉數、靈活多變及創新,方能站穩腳步。但另一方面,就在城市或經濟理論學家所創造的名詞推動下,在英國慢慢出現了新的名詞及產業組合,例如John Howkins將某些經濟活動歸類為靠意念「搵食」的產業,稱為創意經濟。另外,亦有學者如David Hesmondhalgh 提倡所謂的文化產業(查文化產業的討論,社會學者在上世紀30年代早已有之,但以貶損態度批判之),但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帝的城市理論學者弗羅里達Richard Florida)提出的創意階層,將相關論述發揚光大。
. ^+ i1 ^0 v* s8 N5 x( ~& u2 M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 J; e! \, U( C' P0 I
弗羅里達之厲害,在於將某些靠「食腦」的人士,歸類為「創意階層」。這些創意階層,其特徵在於3T,即聰穎(Talent)、科技(Technology)及寬容Tolerance),在於他們有一套對生活有特別需求,例如非常重視可持續之環保,不定時的上班時間,鍾意在咖啡館工作以激盪思維,在於衣著要有品味,在於重視文化多元,在於尊重性別平等。他提出,美國城市之盛衰,在於一些城市選對了發展方向,能夠好快擁抱創意階層,而一些美國城市若繼續依仗舊產業,發展潛力追不上利用創意階層推動經濟的地區。按弗羅里達分析,有支持者指出,城市再造的需要,就是有創意階層友善的氛圍,方能在21世紀脫穎而出。這需要多方配套,例如該城市既要有單車徑,在市郊有合理的房屋供應以聚集跨行業的創意人,以至一套配合創意階層需要的教育制度,讓青少年一早接觸文化藝術,培養其對創意的體驗及興趣,既懂得欣賞並懂得批判,即使他將來可能未必走上創意階層的路,也至少不會變成山寨文化的擁躉。
% J- q$ T7 ]8 ^, c2 }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 now,tvbnow,bttvb& P& X# S+ k4 Y2 x- f
在弗羅里達及其他支持者推動下,西方政府如獲至寶,於是,英國政府在2001年開始,認定了13個行業就是未來創意經濟的龍頭。查實這13個行業老早存在,只是在英國政府把他們歸類為創意工業後,卻變成最有潛力的產業。之後,美帝及歐洲等國亦步亦趨,這陣風甚至吹到香港!
: L) S; s4 W% ]  P5 ?7 }# Z

. Q  |+ Z7 a5 I8 K: t/ Q公仔箱論壇
  `, z7 F6 b: `, W1 Z0 atvb now,tvbnow,bttvb創意階層在經濟衰退下掙扎求存
2 E" f* X) C5 o' m+ h3 n5.39.217.77:8898
* ^" l/ y2 q3 h; S3 N
而,好景不常,2008年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當初被弗羅里達等學者吹捧的創意階層,本以為大都是專業人士,可以較少受到影響,結果遭受重創。Scott Timberg的新書,明查暗訪創意階層如何在經濟衰退下掙扎求存。例如一度被稱許的建築師,在經濟困難之下,不少變成失業大軍,中小建築師無項目,度日如年,至於收天價的著名建築師,亦因為中東有錢佬「縮水」,項目停擺,一樣受到衝擊。有建築師為形勢所迫,回大學教書,看到學生要付上高昂學費上課但就業環境暗淡下,只能寄予同情。
& R: Q  ?( l% e' T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0 s! s$ M5 L5 {6 c: M; |
另一個例子,就是互聯網衝擊下,打垮了整個行業,剩下幾位強者壟斷。例如唱片公司,因為互聯網太發達,下載無遠弗屆,其結果就是唱片公司被迫關門或整合,最終是縮皮炒人,捧新人方面就避重就輕。Scott Timberg提到,表面上,互聯網開放多元,人人都可以上網賣歌,但是,卻形成了新人無法上位的樽頸。因為以前新人,例如作曲或編曲能力較好的,至少可以與大公司簽約,即使無法走紅亦可在行業中打滾,唱片公司亦會出糧支持。但現在大公司裁員縮皮,新人想上位,沒有公司在起步時撐住,只能在互聯網賣歌捱下去,捱不到出頭又被迫離場。
. Z6 I9 X  P4 [# ^& z& k9 Jtvb now,tvbnow,bttvb

3 G4 _% I! i# C1 ^在經濟衰退衝擊下,創意經濟標榜的種種好處,似乎備受批評。有人說,吹捧創意階層,本質是吹捧精英主義,漠視貧富懸殊問題,而且有一些地方城鎮依照弗羅里達理念而轉型大搞基建,招攬創意階層,但碰上金融危機,失敗收場。面對批評,弗羅里達在其名著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的再版之中,雖然力撐創意階層的失業率為5%,對比起全國性的10%來說,具有較大的抗跌力,但他已經修正了一些過去過分吹捧的創意人特質,例如創意階層喜好市郊生活或彈性工作時間等,而是強調創意階層背後的理念,在於宜居性(liveability)及可持續性substainability),以及在此理念下,經濟發展可走出新的形態。他也承認,面對他提倡的創意經濟之轉型,仍是未竟全功。5.39.217.77:8898: d8 Q* E& o+ u5 w3 v/ |
tvb now,tvbnow,bttvb/ F' ]5 P, J8 E2 u
視藝學有否受重視?1 [9 e/ l& i! B
) d' H0 |* L; N) ?
到香港,歷屆政府從未令人感覺認真推動過創意產業,所以,弗羅里達及其批評者之論爭,似乎有一種隔岸觀火之感。但是,當英國今年又再宣稱其創意產業創造了700億英鎊的收入,而本地政府又豪花1450億起第三跑道時,我城政府又有沒有用同等魄力及資源,放在推動創意產業呢?創意產業的發展基礎是人,需要教育來配合,但我城的教育開支有沒有增加呢?傳媒關注文憑試通識科的題目,議員大肆批評中國歷史科的內容,但他們又有沒有用同等的火力關注,培養創意的視覺藝術學科之學生,其參加文憑試的人數,由2014年的4400多,跌至今年4200多呢?過往考卷的荒謬性,已有科目老師提出批評建議,有沒有受到當局足夠的重視呢?政府不是說過,會有政策提高報考人數嗎?
% F! U1 K1 }- V( D/ C5 y2 U4 y, K公仔箱論壇
' e# M; p& j% y6 W0 @; m. U
千頭萬緒,我城的創意產業,十畫在等一撇。
# v! C: a# r, p
; H0 o* M! T* i1 K; X5 E2 a% x0 V公仔箱論壇
5.39.217.77:8898# Z& {) f$ ?/ j9 M4 P
延伸閱讀
; B: a; e- Q$ N( z/ i公仔箱論壇

# e/ h1 v" ^) y1 x  U5 {公仔箱論壇Richard Florida (2012),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Revisited (10 Years Anniversary Edition), Basic Books.- |9 p- j/ O, u4 f( ]7 O
Scott Timberg (2015), Culture Crash: The Killing of Creative Cla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 }; E5 G9 W3 V* J4 {'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T- Q; g6 k9 ^4 |+ D

3 D) \5 {( l; E7 k2 x. x, g公仔箱論壇
0 s$ m1 P( M8 C" n/ U" Htvb now,tvbnow,bttvb
+ f' N7 j( H$ L9 R7 e3 A! B( Ytvb now,tvbnow,bttvb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范中流專欄|借科技公司奪國際獎亂抽水 梁特反自證創科局多餘
+ v0 K: y8 K2 c7 ^  e% U
& y8 `- W0 J7 h$ ]' m7 g: `! Q
$ O3 A( i& m5 d! wtvb now,tvbnow,bttvb' @  s  _3 r( o% X
香港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較早前透過魚胚胎測試食物和化妝品有否毒素,技術應應用於測試食物及化妝品,剛獲得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The Grand Prix of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of Genev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3 a/ _0 [5 A9 V( }, E; M0 p

4 M1 b: a* Z1 \" K  S3 ntvb now,tvbnow,bttvb梁振英今日稍後就發表網誌,借人家公司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藉此重提泛民議員早前拉布阻撓創新及科技局成立。
8 H1 W: H3 U8 G& _
7 {% G  H3 T9 Q$ |1 V6 d梁振英在網誌中指「今次香港公司獲此殊榮,足證香港科技人才的能力蜚聲國際,名列前茅」,又稱「水中銀的始創人把本地大學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今次獲得國際大奬證明只要善用官產學研的結合,便能締造佳績」。他亦提及香港科技園,過去一直指導得獎公司這類年輕的科技公司,協助他們連結人才、資金、客戶和開拓市場。
. F' @# n4 B0 m5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6 T3 ~0 i/ M( B3 [- x/ H6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恭喜說話都欠奉
  s( O9 s2 C# ?( f- W7 g2 w& ~) q
* n, X9 d5 k- f* [7 z  \tvb now,tvbnow,bttvb當然,整篇網誌的重點是結語,梁振英表示自己上任以來,已兩度提出設立創科局,目的是為了統籌資源,更有效推動創新和科技發展,同時批評「泛民議員不斷拉布,令創新及科技局三年來仍然不能成立」。但梁振英為了其「抽水」行為,就連在整篇網誌中,對恭賀得獎公司的說話也一句欠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2 |8 F1 j& B* O7 U% s
公仔箱論壇( A# B" E7 w- f7 p
事實更是,港科技發明奪國際獎跟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恐怕是毫無關係!翻查資料,甚至反而印證創新及科技局實是多餘。" j* a( u# L# O  o4 k4 Y

7 ]/ |0 d- {& `5.39.217.77:8898未有創科局前港公司已奪獎公仔箱論壇9 \8 i: F% V# }* x+ |& z

0 T1 ~5 `8 N2 S公仔箱論壇創辦於1973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根據梁振英在網誌中疑似「抄考」維基百科的資料,是「世界上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發明展之一」,但香港公司卻不是首次得獎,2012年香港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就憑訓練中風病人腦部與手部協調及互動的「希望之手」(Hand of Hope),一樣獲得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的大獎。2 y; T+ v* L3 D4 ?! N8 e9 S& p

1 e+ _( B# z$ ?/ S而當時,正是梁振英以候任行政長官的身份,提出要成立「科技及通訊局」之時。由此可見,香港在沒有創科局或科通局下,仍能在短期內兩度揚威國際,足見香港本地科研本身已有理想發展,有被認可的實力,既然如此,何以仍要多此一舉加多一個創科局?5.39.217.77:8898+ w1 a7 O) s4 j; n2 @, I

$ i7 D" x+ D, H4 ^: O' j公仔箱論壇奪獎公司國家均沒專局公仔箱論壇( b7 f! U* V! n5 N( T

$ |; e8 K; d$ ptvb now,tvbnow,bttvb再翻查資料,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近年的得獎者,去年是瑞士公司iRewind、前年是羅馬尼亞的MB Telecom,而2011年的得主,就是瑞士的AyTon,這兩個國家,都是沒有專門負責科研政策的政策局或行政部門。換言之,這個在梁振英口中極具殊榮的國際科研大獎,近五屆得獎者來自的國家或地區,都不是因為有什麼創科局才令科技成就揚威國際。
6 y& v2 g/ ^( @6 |( m& X公仔箱論壇$ K4 [0 I7 A& L& T9 O
梁特現在卻想借科技公司奪得國際獎而亂抽水,其實是想再一次告訴公眾,創科局實是沒有存在價值嗎?6 I- c/ x; H+ k& u#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R4 z& I  n# O& u( D
(撰文:范中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