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楚天金報》報道,兒子溺水命懸一線,他以為那是別人家的孩子,選擇了冷漠離開,結果得知溺水的居然是自己兒子時,悔恨已晚。事後,這位父親將兒子的死怪罪到社區居委會身上,並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賠償,最終被法院駁回。5.39.217.77:8898; `( ]# f6 k! ~% K/ W: ~( w
無獨有偶,去年10月也有報載,一名六旬老人跑步躲雨時不慎摔倒昏厥,救助人員向一名途經此地的司機求助送醫遭拒。後來,司機卻認出倒地老人係自己岳父。因自責,司機當街掌摑自己。3 M* @5 o$ @1 \8 u9 K3 W6 A6 U
世界之大,無巧不有。“巧”看似具有偶然性,其實有的也有必然性。試想,這位父親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不管是誰,都盡其所能及時救助,怎麼可能如此“巧”呢?
" l9 e/ E1 P( B* ]% T* p" b. wtvb now,tvbnow,bttvb 其實,對于尋找這種“病根”,“小悅悅事件”早就把我們推到了風浪口。一些人害怕做好事會惹火燒身,就明哲保身,這樣看似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其實,一個人人冷漠的世界,只會讓自己和家人更沒有安全感。而改變“世風日下”的現實,也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別人,或者寄希望于別的機構,而是從自己做起,從自己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做起。( ~+ E8 W) G1 D
在別人危難的時刻,伸出援手,你拯救的或許就是自己——這則悲劇是給世人最好的提醒。
0 [, T; v7 y& i$ W: z5 H0 F* }- B公仔箱論壇 (呂玫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