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6-28 11:21 PM 編輯 5.39.217.77:8898( ]7 R$ W5 p1 X0 v( p
; W* }( u! l) y' o/ c劉細良: 一團矛盾建制派公仔箱論壇! R3 y3 Q) Q/ T7 |4 m
公仔箱論壇1 N& `% Q9 o* g
3 X$ G4 E+ |6 s% Y5 Y
7 }. O) x6 P- m) ^2 S5.39.217.77:8898
7 f( l' H. s1 {/ c2 ^% o6 e9 rtvb now,tvbnow,bttvb
& x$ X# m( A, y/ Z5 A1 }6 B: y+ Z, x5.39.217.77:8898據說廖輝曾以「一團矛盾」描述香港建制,一語中的。
# z) b8 k- [& W1 x: N7 k7 e5 `1 ~$ otvb now,tvbnow,bttvb
. I, [, _$ _7 \% O4 P# z" d英治時代的建制派矛盾也有,但比九七後少。英治時代抓大放小,所謂核心管治理念,不外乎大市場小政府,不干預,量入為出,重商主義,冇意識型態之別。起用一批本土華人商界管理層,專業精英,以保守傾向為主,強調個人努力,反對福利主義及所得再分配。英治建制派團結在殖民地行政權力核心,不是港督個人、倫敦執政黨部或國會派系的伸延。至於用人乃有一套「規矩」,要專不要紅,先成為社會精英,才吸納入建制,由於以本土行政權力為效忠對象,所以有連貫性,麥里浩的人,也是尤德的人,衛奕信的人,沒有什麼「麥粉」、「尤粉」之分。
5 l$ y2 G) p; @ r" ptvb now,tvbnow,bttvb
4 \! `5 k" r* Z/ Q6 `4 J九七後建制是走向分散、切割及零碎化,形成一團矛盾。首先過往建制內是沒有什麼民生派、工會佬及福利主義者,如今則有工聯民建聯到經民聯,自由黨,階級利益不一,他們團結走在一起,背後是沒有一套相同的政策理念,而是「跟大佬」,支持北京對港決策,做投票部隊,換取政治資源。第二層矛盾,是行政權力內部矛盾,即政務官核心價值與特首問責官員之間,九七前行政權力是以政務官是決策作核心,他們與港英建制派分享共同的政策理念,而且是以政務官為主。
6 s" p* W; @" |- K# p/ C9 @) u# G
; q, O- y3 r* U+ k% J公仔箱論壇但今天特首有自己一套競選政綱,需要同建制派爭民望,短期派錢,及不切實際的建屋指標討好市民,甚至討好個别建制派福利主義措施。至於建制用人,由於多人插手,馬房眾多,要紅不要專,心態也有別,他們是成為建制精英後,才晉身社會精英,同九七前剛好掉轉過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8 o" Y+ Y# Q
公仔箱論壇! y# f9 L/ k2 `6 @! ]/ w I
本來特區建制就已經散散地,尤如一部劏車場用不同二手車零件砌成的「新車」,在停車場內慢慢行仲得,但而家要將呢部車揸上高速公路砌,又要表演飄移甩尾、又要閘人部車,想唔散都幾難。更大鑊是司機玩命式危險駕駛。689要搞政治鬥爭,對內清剿自由黨,小學雞玩杯葛黨慶禁止官員出席,對外全缐打泛民,連大學及知識分子也要搞,抬起港獨,製造危機。再加上一班大媽、冧把人、愛字頭,在公眾眼中建制派政治形象早已插水,再加上蝦碌後互隊互插醜陋演出,簡直就是集體政治自殺行為。
0 C" Q; C5 R! a% m* \3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g: W }. t+ J0 y6 a" @6 \7 f; [追源溯始,建制不斷惡性分裂,並非蝦碌三人組責任,而是那位二手車設計師及那一位慣性危險駕駛的司機!
, S( Y; N e.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 b7 M8 ~* T) z6 j, {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f3 v$ x. p% V6 n, G7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