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慎防手足口病

新學年開始,學生身體心理都要重新適應。學童聚集容易傳播疾病,其中手足口病近年不時爆發,必須小心防範。手足口病屬過濾性病毒,最常見為A16型柯薩奇病毒,及較嚴重的EV 71型腸病毒。夏天是發病高峰期,大約10月開始又會再度活躍。病毒透過接觸傳播,如接觸患者唾液、鼻咽分泌物、糞便及穿破水疱便有機會受感染。幼童抵抗力低,經常互相「攬頭攬頸」,分享玩具食物及吮手指,所以較易受感染。學校、室內遊樂場、波波池和游泳池都是高危地方。
  D; N" T5 c$ s& h1 O5.39.217.77:88984 A* }- ~0 t% [% A! H2 `
手足口病病徵包括發燒、嘴邊及手腳出紅疹、喉龍劇痛,但未必所有人都會手腳出疹。現時無藥物可殺死相關病毒,亦無預防疫苗,惟有靠自身抵抗力。患者一般5至7日就會痊癒,但亦可能因口腔潰瘍而相當痛楚。若子女太痛不肯吃飯,可吃粥或雪糕等軟身食物,但要放至室溫避免刺激,同時要充足休息、補充水分及保持空氣流通。
  t: e4 J9 ~2 Q! L) R& V- \- @4 D1 i
嚴重可致腦炎
1 [0 R* d* y1 N- r; r, X5 w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c2 W4 ^. a# P! C8 k
由於其他疾病都有發燒、出疹等病徵,盡快看醫生確診比較穩妥。醫生會進行臨床檢查及問診,如有需要會取大便樣本化驗。如確診手足口病,醫生會處方藥物紓緩痛楚、發燒及痕癢等徵狀。
6 u/ @9 o2 e0 w$ {/ Y3 stvb now,tvbnow,bttvb4 k5 i/ e+ G& X- X" @
大部分手足口病個案會自行痊癒,但視乎病毒種類及數量,亦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脫水、抽筋、腦炎、心肌炎,甚至死亡。有醫院的兒童及青少年科平均每月接獲約23宗嚴重手足口病入院個案,近月更上升至約45宗。家長應留意子女病情發展,如口腔嚴重潰爛、神情呆滯、持續高燒、心率血壓不正常或脫水,應盡快入院治療。公仔箱論壇- l- I, c) N, G5 W/ E
tvb now,tvbnow,bttvb( ^; _( K! `  D1 K# A2 @5 ]7 Z5 U
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病毒產生抗體,但之後仍有機會感染由其他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曾有病人剛出院又再入院,亦有人連續5年入院,所以別以為患過一次便可終生免疫。公仔箱論壇- n$ ?4 ^; s. p2 T9 a

- [2 U2 w; u# Y% l. T8 C3 Ftvb now,tvbnow,bttvb手足口病傳染性極高,但亦非防不勝防。家長應教導小朋友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並多做運動增強抵抗力。日常可用1比99稀釋漂白水清潔浴室、家具、玩具等常接觸表面。如患病就不要上學,並用1比49漂白水消毒被污染之處。
" V; b$ K- o  o4 {! w9 R" Q
; N- X) Z7 `9 V" |* V( K,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開學心理調適: g% f! A, s7 y  l

+ [/ b# l2 Y, v3 o) Z5.39.217.77:8898暑假過後,「繁忙兒童」又要收拾心情。他們在開學初期可能會勾起上學期的不愉快回憶,擔心能否應付學業和師長期望,或因轉校等未能預知情況而感到壓力。父母可帶子女到新學校附近熟習環境,安排課後娛樂活動,及買新文具營造愉快開學氣氛。建議全家配合早睡早起,盡快適應上學節奏;睡前講勵志故事亦有助紓緩緊張心情。1 `# R8 r; ]& X: x4 S/ Q+ E+ a
tvb now,tvbnow,bttvb; ]$ Z2 w- j2 N' }. y9 s
常常見到初次上幼稚園的幼童在學校門前大哭,扯着爸媽不放,我見猶憐。其實分離焦慮在兒童發展期很常見,哭亦是情緒自然流露的表現。通常過了一星期,兒童在學校找到有趣的事物就會克服。% G* m% l, j. \  u; a8 [

4 u, \, _& N! ?  L8 T幼兒平日上街經常轉頭找媽媽、不停打「追魂」電話,夜晚不能獨自入睡都是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蛛絲馬跡。父母可在開學前一兩天預告在學校裏會發生什麼事,誰人會來接放學,給子女心理準備;告訴他們放學後會有貼紙等小獎勵,製造期待以轉移視線,亦可放一件小信物在書包裏增加安全感。到達校門時將子女親手交給老師,讓他們以為老師是相熟的人。到了分離一刻,宜自然地轉身離去,「長痛不如短痛」。
6 [! d$ @) F7 [8 R* _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6 ~7 L: _1 J% s" `# f
部分小朋友或因開學引發情緒問題。家長可觀察子女放學時會否沒精打采,持續兩星期不開心,對平時喜好失去興趣;有沒有性情大變,如大發脾氣、大哭、打人等。更明顯的生理反應包括頭痛、絞肚痛、臨出門前要大便、害怕得心跳和呼吸困難等。若情況惡化,出現失眠、飲食失調和自殘等行為就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如不及早處理,焦慮累積下來便更難融入校園生活,造成惡性循環。
' A' |+ \( Y# f. o- o# x7 Ftvb now,tvbnow,bttvb  X. \' k& s9 J3 J, p5 C
家長可先找老師及社工協助,看看能否在學校層面作一些安排,即時處理問題,下一步可找家庭醫生評估及轉介。兒童精神科醫生一般會採用心理行為治療,如呼吸放鬆練習,並鼓勵小朋友回顧自己經歷,教他們將壓力拆解分項處理,專注解決眼前問題。倘若出現嚴重生理反應而影響正常生活,則需處方抗焦慮藥物如血清素治療。
2 T$ b( V: `0 r7 ?' u8 M# C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D9 ^+ ^$ h9 Z9 B+ h要預防子女出現情緒問題,父母宜多加陪伴,適應期間亦應盡量避免在家庭生活上作出重大轉變。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