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ootliu 於 2011-6-7 01:23 PM 編輯 ( K1 k) n2 _" s) s2 m
( X: n) S) s: D) q2 Dtvb now,tvbnow,bttvb美国媒体人托马斯·弗里德曼近日在《纽约时报》上搞了个怪怪的游戏,他假托中国国家安全部官员的名义,给中国国家领导人写了一封公开信。信的内容说实话挺一般的,说“中东革命”揭示,新技术让我们走进 “超高速联通的世界”,这谁都知道。他还说导致革命的原因不是GDP的涨跌,而是“对尊严的渴求”,这话也不新鲜,中外都有人说。新鲜之处在于,他拿出一副教育中国领导层的姿态,他在文中两次问道:“您懂我的意思吗?”
: r* \6 p% y* L(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弗里德曼这样做,未必就是出于恶意,但它反映出美国文化精英的一种共同心态:他们很愿意做世界其他国家的导师,他们深信自己完全有这样的资格。他们读过不少书,并且坐着头等舱跑遍世界,甚至他们自己写的书畅销世界。但他们都缺一种经历,他们没当过第三世界国家真正的农民、工人,无法切身体会后者的各种诉求,没有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观察过非西方社会。关于那些国家的一切他们都是采访来的,甚至是听说的。% d7 [( r/ `# W( ?0 g
弗里德曼在把中国类比成一个埃及那样的中东国家,他也鼓励中国顺应“中东革命”的潮流。他引用别人的话说,“自下而上的革新看上去有些混乱,但却聪明;而从上而下的革新虽然有秩序但却愚蠢。”弗里德曼的意思是中国也该像埃及那样试一试,他的语气好轻松,好像中国是一个沙盘,而不是一个13亿人命运的集合体。
/ M1 ^& R8 _+ w# d0 F, H! w2 ^ 弗里德曼当然可以这样说话,中国只是他的“研究对象”,他每次来中国都住最好的酒店,中国的真实命运实在与他无关。中国试得越悬,越惊险,大家就越有说不尽的话题。他们用不着为中国一旦试错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担心,当然更用不着负责。: G, U5 S. H; a8 y! y; k K- u
既然是登在《纽约时报》上的公开信,弗里德曼是要说给世界公众听的,至于他一定要借助哗众取宠的形式来吸引眼球,这让人想到,他缺少对这篇文章所述内容有新意、能吸引足够多注意力的自信。写《世界是平的》时,他比写这篇文章自信多了。
' V% J2 H; z7 g; I- P0 u5.39.217.77:8898 民主、自由的观念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走一条中国自己的、稳健的民主发展之路,同样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基本政治认同。弗里德曼大段提及叙利亚动荡的起源地德拉,强调现在的世界什么信息都隐瞒不住。这话没错,但不知他是否清楚,中国今天的基本政治稳定,最大的塑造力是人民对稳定的愿望,而不是政府对信息的限制。
5 {% h6 F; j% U# O; r- r5 ftvb now,tvbnow,bttvb 中国确实积累了不少问题,信息开放也还不够,解决它们惟有不断推行新的改革。外部世界的改革、拒绝改革以及革命,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但中国永远是唯一的。中国过去30多年的成功,凝聚了政治魄力以及对实事求是的执着。当很多国家对接受西方改造和抵制西方批评都做得很绝对时,中国把一切都“中国化”的思考方式,使自己成了发展最快、同时又吃亏最少的国家。tvb now,tvbnow,bttvb, f7 ]% E7 Q' ]6 B
弗里德曼称得上是美国社会的意见领袖,他聪明,见识多,但“中国”这本书太厚太丰富,读它时他应当更认真,同时带着一定谦逊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