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通波仔

俗稱「通波仔」是治療心血管毛病非常有效的手術,回望過去25年,經心導管方法進行「通波仔」手術演變的過程非常有趣。最初的手術只能用球囊將收窄的血管打開,約6%的病人在手術後可能需要進行緊急搭橋手術。
3 U  y/ t; n# @8 ], rtvb now,tvbnow,bttvb
7 A0 B9 K  }  {& l% q8 Z5.39.217.77:8898第二代方法是植入心血管支架,只有非藥性的支架,心血管再收窄機會降至約20%。第三代方法是植入帶藥性心血管支架,能有效地減少心血管再收窄的機會至少5%。5.39.217.77:8898# g! |& |+ u) d/ x
6 M6 t5 f& _/ S* m" I
帶藥性比非藥性的支架減少心血管栓塞或死亡率,但比較貴,在植入帶藥性支架後,病人須服用長時間抗血小板藥物。過去一些較小型的研究顯示帶藥性的支架較非藥性的支架更優勝。9 t# }" \! Y# s/ S: w/ Y7 O
  d: Z( U0 Q5 m5 H' y
上月一項大型研究在歐洲心臟醫學會議上發表,共在新英倫醫學期刊發布。挪威進行超過9000名心血管患者隨機分配到接受帶藥性或非藥性的支架,主要是了解病人在手術後6年內出現死亡或心肌梗塞的機會,其次是查看出現因心血管毛病而再次進行「通波仔」手術、支架栓塞及生活質素的對比。
' h  m. z% D" D! V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8 q! K: r5 Y
結果顯示接受藥性支架的病人於6年內出現死亡或心肌梗塞的機會是16%,而非藥性支架的病人則17%,在統計學上這兩種支架的機會率並無分別。最明顯分別是病人接受帶藥性的支架時要在同一血管進行第二次「通波仔」的機會是5%,但非藥性支架的病人則有9%。再分析這兩批病人需要接受任何血管手術包括搭橋手術的機會,分別是接受帶藥性支架的病人有16%,而非藥性的病人有20%。至於支架栓塞的機會,接受帶藥性支架的病人比非藥性的稍勝一籌。其他方面包括生活質素方面,兩者並沒有任何分別。
9 j0 x$ I, k7 }6 E6 t8 r! s5.39.217.77:8898
6 Z4 P/ T, G8 }3 X9 S: _" c那麼,根據這項研究結果應如何選擇支架呢?帶藥性支架的最大優勢是減少同一條血管再收窄的機會,對於那些血管較少、經濟能力較好及出血風險較低的病人,帶藥性的支架是較為可取,能減少再次進行手術的機會。
# j! g1 F. ~- ]. U" D9 h: R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a! E/ J. c( d6 I6 u5 V
或許從另一角度看,植入非藥性支架的病人並不等如接受較差治療,因為在死亡率或心肌梗塞的情況根本和非藥性沒有分別。對於出血風險較高、血管比較大的病人來說,非藥性支架則更為可取。無論選用哪一種也好,大家都需要請教你的心臟專科醫生。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