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政府處理不了「巴先生」問題?

有人戲稱,馬英九總統現在最擔心的是「巴先生」、「木先生」的問題,banana、木瓜是也!這些水果生產過剩,價格慘跌,農戶抗議不斷,變成政治性問題。這樣的新聞,看了真讓人無奈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L& C0 K- r# D
最無奈的,這樣的新聞多麼熟悉啊!幾乎每年都有同樣的新聞出現,頂多是主角換成不同的農產品而已。老問題為什麼找不出防範、解決的辦法呢?這些農作物又不是一夕之間突然長成的,雖說農業不免受到「看天吃飯」的影響,但除非遇到天災巨變,多少能掌握收成的季節和產量,為何同樣問題一再重演?4 K/ b- \4 ^2 H, o+ f: M8 ]
今年香蕉、木瓜的種作,不牽涉意外的突發因素,也非颱風過後的產銷短期失調。換句話說,現有的產量過剩問題,可能幾個月前就可以預見了。因而值得認真檢討的是,農作物產銷的資訊系統到底出了甚麼問題?過去台灣的農會組織,藉由農會來掌握農業產銷的先期資訊。但隨時代變遷,農會的角色有所轉變,相應地農產品產銷資訊的比對媒合可能不若以往,再加上農產銷售管道多元化,可能增加資訊整合處理的困難度。最近香蕉事件中,有專家提起過去青果社的角色,褒貶互見。僅僅是「台灣是否需要青果社」這個問題,就見出意見的分歧。, T( q: {  z, D5 h4 [
面對這樣的問題,顯現農政單位未能跟隨時代變遷而定位出一套新的做法。農戶在資訊取得與判斷能力上,屬於社會弱勢,不可能由小農自己來做;行政部門既有農委會的設置,就應該扮演起彌補資訊落差、積極整合產銷管道的角色。政府不可能規定、強迫農戶種甚麼不種甚麼,但可以、也應該持續調查掌握農作狀態,預估產銷前景,提前預告可能發生的衝擊。至於農民控訴剝削,馬總統聽聞驚訝,下令嚴辦等情節,則更是不可思議。連果農受剝削這種事都要等總統下令處理嗎?農政單位未免太無能了。
0 A3 [+ ~) _* S0 f7 q1 ^5.39.217.77:8898缺乏前瞻性的行政能力與服務熱誠,等到出了問題才手忙腳亂。如今農戶倒楣,農委會挨罵,執政黨選情受衝擊,是這整件事帶來的最大教訓吧!
1 F! ^! l  O3 s% b+ `' @* k
) i( ~2 h$ E' {) w
                                 【2011/07/14 聯合晚報】
1

評分次數

  • aa00

流蜉戀華露,碌碌競朝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