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閃到腰?- z. y1 `9 \; P; p2 |) h
5.39.217.77:8898" _( s' X' Y1 Z1 o: f$ i$ [- q+ \
搬物品或轉個身,甚至打噴嚏、咳嗽都有可能引起閃到腰,這也 跟腰的前後肌肉施力不均衡有關。但是,閃到腰不單是肌肉拉傷那麼簡單,症狀發生時,腰椎關節會出現歪斜,導致周遭肌肉組織發炎,也牽動到神經,因此,閃到腰時十分疼痛,常常瞬間不太能動,也不敢動,因為一動就痛。
6 n8 E0 o8 I4 C9 v c& O公仔箱論壇+ v& \& Q$ Z' S" J3 w
特別是曲蹲準備站起來,要將物品搬起時,會用到腰後兩側的力量,但其實不是該處的肌肉用力,而是橫隔膜要用力,這時,需由腎上腺素所分泌的副腎皮質賀爾蒙,提供能量給橫隔膜,腹部才會有力量撐起或舉起重物。
3 o: ~6 F$ Q6 N9 h! f$ A) a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X& ~; o4 b. A3 K5 o |
當腎氣不足時,便無法充分供應能量給橫隔膜,於是,有的肌肉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樣一來,因為力量強弱不均,便容易出現拉扯、受傷的情形。
* f$ X' u, |6 S4 R+ a/ V5.39.217.77:8898
* _5 e3 y+ V* z) ?$ E腎氣涵蓋生殖、泌尿等系統,更與性功能、生殖力有關
( J; l. c! K0 u+ b' `公仔箱論壇
1 O+ P$ o) q. j# E _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腎虛者,也就是腎氣不足。「 腎」是先天之本,也是現代人重視的抗老化重要的根基,多數人一聽到腎虛,就覺得面子掛不住,且憂心忡忡,其實,氣不足的人大有人在,不分男女老少,首先,我們先了解到底啥是「腎氣」? 5.39.217.77:88980 B! T" Q/ [7 l# s: O0 o8 G
5.39.217.77:8898 z+ m( S" A4 a# Q
中醫所說的腎並非只是腎臟,而是廣義的腎系統,涵蓋了生殖、泌尿、生長發育等多項系統功能,這些整體的機能稱為腎氣。在許多中醫典籍中,對於腎有這些敘述: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腎主骨生髓。因此,腎氣足則身強體健、活力飽滿,要抗衰老,腎氣的保養是關鍵之一。 tvb now,tvbnow,bttvb; n& k; z0 ^7 G- B
( [* f" Y8 S l% T. {; T! x5.39.217.77:8898腎氣不足的成年人容易腰膝酸軟、未老先衰、髮脫齒搖、耳鳴或重聽;孩童則是發育遲緩、智力低下。以男女來論,「男性精少不育;女性經閉不孕。」都會影響性功能與生殖力。初期是腎氣不足,日積月累變成腎陽虛,腎陰虛,元氣每況愈下。要提升性功能,除腎氣提升外,脾胃也要顧好,當身體的耐力足夠,營養吸收能力變好,自然能調節許多功能。
' E7 i6 R. D9 h& P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 F2 R- O, U! ?. ~: R
容易閃到腰,是腎臟出狀況的警訊$ a3 c6 X# ]2 D9 F9 H
閃到腰,也有可能與腎臟病有關。腎臟若處於長期發炎或有其他疾病的狀態下,也會容易閃到腰。 tvb now,tvbnow,bttvb+ h. _, ]# y2 y5 b" g4 Q" w: }
5.39.217.77:88987 n# Y( V1 D8 o
腎臟的神經支與第二腰椎相連,整個腰椎的保養都跟腎氣有很大關係,不論是從內臟或整體系統的角度來看,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第二椎不正就會影響到腎臟的功能。而腎臟發炎、腎衰竭或腎氣不足,也會影響第二椎的機能,只是需要較長期的時間才會反映出來。
$ a( G# h0 u0 x4 p0 _tvb now,tvbnow,bttvb
; @! p2 F9 J+ q v: o! J消痛急救法 握拳壓住腸骨稜 tvb now,tvbnow,bttvb' B4 Z0 f& }4 H7 f+ t
1雙拳擺放在背後的腰際處,拳頭的尾指下緣放在腸骨稜(俗稱腰窩)的上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n7 a0 M% o; z0 q3 H/ ^6 z8 V
2擺好後,躺下來,壓住拳頭五分鐘。 1 l* a0 U& q4 ^6 ^* Q7 t2 K- _
tvb now,tvbnow,bttvb8 m+ K- W( P$ t: T- V0 `
1 n# W5 {" b1 E. ~0 Z) z$ {公仔箱論壇 Q! s8 T, H/ E& s; r& e
$ u2 Q5 O6 Y7 D( Z g& M3 |
本文摘自《救救我的腰酸背痛!腰椎回正神奇自癒操:70秒輕鬆做,腰酸背痛自己好》/黃雅玲、董振生博士監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