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超級大國的巔峰跌落下來,這20年俄羅斯走得相當慘烈。 | 環球時報主任編輯屠麗美撰文指出,5月9日又是紅場閱兵的日子。細想起來,這是一年當中數得出來的幾個全世界將目光聚焦莫斯科的機會之一。而同天開幕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仍然抽走了一些關注的視線。紅場上似曾相識的方隊記述著這個民族不變的驕傲和自豪,但不可否認,在蘇聯解體20年後的今天,俄羅斯離世界輿論焦點的距離,已然漸行漸遠了。
! D5 }( a! Y: t1 f* s% l公仔箱論壇( f6 Z3 P0 v* s# o3 a
筆者自1993年成為職業媒體人,至今已經18年。期間目睹了俄羅斯在劇變後苦苦尋找國家定位的大半歷程,也目睹了這個國家從被媒體爭相“圍觀”到逐漸偏移世界關注中心的過程。
# u# [$ R% L( u* d+ N: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g/ U8 P G- I 記得當年布熱津斯基形容蘇聯解體後的俄社會生活狀況:“實際上是第三世界國家水平”。蘇聯解體帶來的劇痛前所未有,當時中國很多新聞報道,都在記述對俄羅斯跌入“二三流國家”的驚訝和嘆息。一時間,俄羅斯成了失敗經驗的樣本。“休克療法”沒有讓俄羅斯輕鬆地擁抱市場經濟,卻讓整個國家真的陷入休克狀態。“私有化”讓近兩成俄居民淪為赤貧狀態,同時催生了至今困擾俄羅斯改革發展的“寡頭政治”。1998年至1999年,金融危機席捲俄羅斯之時,誰也不會忘記俄羅斯在一年多的時間連換4任總理。一代強人葉利欽,和他身邊一個個走馬燈似變換的年輕青澀的總理面孔,曾經占據過多少家各國主流報章的頭版頭條。 ( z/ p" X9 S0 i! S
2 o6 l/ |: k% B7 u
媒體同樣沒有漏過的,是俄羅斯在“投奔西方”這條路上行走的艱辛和覺醒。蘇聯解體後,俄國內一度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親西方情緒,天真地以為“沒有了蘇聯,拋棄了意識形態的分歧,大家就是一家人了”。殘酷的事實是,對於俄羅斯的“一邊倒向西方”,西方回報的並非“又一個馬歇爾計劃”,而是北約前所未有地向東擴張。從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到烏克蘭的“橙色革命”,西方媒體用當年歡呼蘇聯劇變的勝利語調,記錄著俄羅斯戰略的一步步收縮。
7 w- S+ ^9 i3 m9 d 公仔箱論壇! q) r- K6 K6 u: |) p
發現自己“穿著蘇聯時期的裘皮大衣,吃著俄羅斯的白菜土豆”的人們終於走出了幻想,他們寫下這樣的感悟:“美國並沒有敞開懷抱等待著我們。西方是一個已經形成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機體,那裡的任何人都不希望俄羅斯帶著自己的問題融入進去。” 公仔箱論壇. |1 `+ F4 Y5 n, V }( ?
5 s) Z4 g0 F' B/ Z, a2 f( i8 r* o
以2000年普京當選總統為標誌,俄羅斯終於開始擺脫動蕩局面,確立了現實的國家發展目標。媒體對結束戲劇化政治的俄羅斯明顯失去炒作興趣,而俄羅斯國力在短期內難以恢復到冷戰時水平的事實,也使其在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邊緣化成為必然。伴隨著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世界多極化成為廣泛接受的現實。今天的俄羅斯,更多地開始以“金磚國家”的集體身份吸引媒體新的關注點。
/ x4 N7 u! f0 X, c$ F v" j1 t/ `9 u8 R S0 B" @3 W, m0 S
從超級大國的巔峰跌落下來,這20年俄羅斯走得相當慘烈。很多俄羅斯人至今也沒能從昨日的輝煌與今日的衰落造成的極度心理失衡中走出來。當西方對俄羅斯的興趣越來越只限於“梅普爭鬥”和對俄羅斯未來與西方關係的猜測時,淡出世界關注中心對俄羅斯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我們無法斷言下一次俄羅斯站回世界關注中心將在什麼時候,但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正以日漸從容和自信的姿態,迎接國家和民族真正復興時刻的到來。
8 x+ s2 p5 R" F% F(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