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是天灾,但核电泄露与辐射事故显然是人祸。”公仔箱論壇& d8 P& p" V) H
“三一一大地震”后不久,正当不少国际传媒紧随着日本主流媒体颂赞50名“勇士”、“死士”浇水抢救福岛核电站时,一名日本友人便忧心忡忡地道破了核电事故的核心问题与焦点。tvb now,tvbnow,bttvb: `2 g! C3 d) ^
事实上,针对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电灾难,日本地震学者早已多次发出严厉警告,并将之命名为“原发震灾”(即原子能开发与地震的灾害)。专攻地震学的神户大学名誉教授石桥克彦就曾经写道:
/ A6 l$ z+ h% Z- e6 W# B) b) n5.39.217.77:8898 “日本沿海50多座核电站可以说随时都会面临地震引发的灾难。‘原发震灾’在任何时候发生都不是不可思议的。” 4 `- X5 Y! Q" B. H* J( A5 u' z
他同时指出,全球有百分之十的地震集中在日本这狭窄的岛国上。但令他感到费解的是,偏偏就是这个最不合适大力发展核能的岛国,却对核能开发情有独钟。据统计,日本拥有的核电站约占全球核电站总数的10%,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而成为排名世界第三的“核电大国”。
P1 @! M: ?' T( w8 |8 ?4 X9 ktvb now,tvbnow,bttvb 日本民众和学者对核能开发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和采取消极与慎重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到岛国与地震、海啸结下不解之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与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辐射的惨痛切身经验有关。作为世界上唯一接受原子能辐射洗礼的日本民众,对于任何与核能(军事用途或非军事用途)有关的话题都是十分敏感的。长期以来,日本市民运动团体更把反核、非核的口号和反战、非战的群众运动相结合,发出洪亮的声音。也正因为如此,在战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至少是到上世纪80年代为止),反核、非核,反战、非战的旗号在日本一直都有广大的市场。
$ C% L1 ~# M# O/ a( }4 J5.39.217.77:8898 对于日本人这种“谈核色变”的敏感心态和反应,战后以来积极主张开发和导入核能(乃至在内心里主张核武装)的日本保守人士称之为“核敏感症”。
: t% k" o( Y3 p+ _- X( `% ntvb now,tvbnow,bttvb治疗“核敏感症”之良方
+ T7 {* e0 e0 b! ]: Z. w* E/ z$ W: dtvb now,tvbnow,bttvb 也许是由于战后初期反核运动声势浩大及日本人普遍存有“核敏感症”,积极主张开发核能的日本保守政治家及财界人士在推动核能政策时都采取十分谨慎、隐蔽和迂回的策略。他们也动员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大众传媒,向国民展开宣教活动。具体方针和内容包括:
2 o- z( G% J( k1 _7 j* p' Btvb now,tvbnow,bttvb 一、强调作为和平用途的核能开发有别于军事用途的核武器,“资源小国”的日本有赖原子能之开发才能赶上及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为了冰释国内外人士对日本核武装的疑虑,自民党佐藤荣作首相还在1967年宣称推行不开发、不导入和不拥有核武器的“非核三原则”。但三原则中的“不导入”政策从一开始便被各方识破为一片虚言,因为拥有核装备的美国军舰在日本从来就是通行无阻。5.39.217.77:8898# ~8 I! W; A0 j3 W& D
二、尽管当局和保守人士在谈论二战史时,喜爱举出广岛和长崎的例子,强调日本是“受害国”,但在具体描述有关其受害的情景时,却刻意淡化广岛、长崎遭受原子能轰炸及核辐射的悲惨镜头和记忆。目的无非是为了治疗日本人的“核敏感症”。) x1 A- h- q+ p% a, t
三、动员学者、艺人和大众传媒,开展“原子能是和平与安全的”宣传活动,营造民众以兴高采烈的心态接受核能开发的“空气”。1957年东海村第一号原子炉建设完成时,积极参与并推动原子能开发、有(日本)“原子能之父”之称的时任《读卖新闻》社长正力松太郎便通过其旗下的报业集团和电视,颂赞“太阳点亮了”、“终于抓到了太阳”。至于《读卖新闻》竞争对手的《朝日新闻》,也不落其后,连载了一系列“原子能与发电”的专辑。5.39.217.77:8898% _! I, k- @% B; T4 z, D
神秘色彩 耐人寻味
3 E0 r, I3 M, N! @& d 针对核能开发推进派的上述动向,不少日本有识之士都采取消极或持不安的态度。
/ z+ E( n/ G; C 1954年,时任改进党(自民党的前身之一)议员的中曾根康弘突然在国会提出兴建原子炉的追加财政预算2亿3500万日元的议案,并获得通过。针对这突如其来的动向,甚表忧虑的日本学界权威机构“日本学术会议”发表了“(原子能)和平使用三原则”,主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应局限于和平之目的,并遵守①自主②民主及③公开的原则。( F6 H* F9 l9 T2 n
不过,国会在第二年立法采纳上述建议时,对第三个原则只写明为“成果的公开”而删除了学界原本同时要求的“研究与开发过程”的“公开”。换句话说,日本的原子能开发从一开始便具有隐蔽、不透明和不完全公开的神秘色彩。5.39.217.77:88982 _5 \9 R/ s- K# ?+ ?) H+ r* R
这些色彩,如果再结合上述战后初期原子能开发重要推手们的政治背景,各界难免要对日本核开发的动机产生各种疑虑。
7 N4 N, E% v+ i/ t# N C公仔箱論壇 就以战后最早着眼核能发电,曾声称要在自家宅邸拥有“小型原子炉”的《读卖新闻》社长正力松太郎来说,他在战前是警察官僚,战后在推动原子能开发的过程中,则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有着相互利用、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后来成为佐藤内阁的防卫厅长官,并于上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首相,高举“战后政治总决算”旗号的中曾根康弘,之所以在年轻时就那么热衷于推动核能开发,是否真的仅仅是出自解决能源的考虑,是耐人寻味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A, W) q2 K
1970年,中曾根时任防卫厅长官,颁布第一个“防卫白皮书”,就公然宣称日本即使拥有小型的核武器,在法理上并不违背战后的和平宪法。在这之后,陆陆续续表示日本有能力制造原子弹或者主张制造核武器的日本政治家就更多了。貌似“温和派”的前首相羽田孜就曾经大谈“东大生(东京大学学生)也能制造原子弹”(意思是说以日本今日的科技水平,要制造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至于那口不择言,在这回地震后曾说地震、海啸是对日本人的“天罚”(即“天谴”),但仍然获得选民支持、第四度当选为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更在地震前夕公然表示要制造原子弹以便对付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中国。- P+ w; l D9 f. y& [
不过,对于一般的日本(特别是核电站所在地)老百姓来说,他们首先最关心的是核能开发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对此,日本官方及与核能开发权益密切相关的财界、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一再向民众许下“安全”的保证。但事实说明,这张包票从一开始便无法兑现。1 Q% O: }7 z' ?# X8 m- g
1974年,日本首艘核动力轮船“陆奥”出师不利,一下海就出现放射线泄漏而闹得无“家”(港口)可归,而在海上毫无目标地漂流了好几个月。当时,各港口忿怒与不安的渔民就断然拒绝“陆奥”号的停泊。至于各核电站在这之前、之后发生的事故乃至造成人命的伤亡,更是不绝于耳。tvb now,tvbnow,bttvb: M5 f2 h, t( N6 \, _4 F8 s& K) {
不过,像这回这般严重的“原发震灾”之不幸发生,却不能不说是宣判了日本核能开发推进派“安全神话”的总破产。tvb now,tvbnow,bttvb; K( Q& q! P7 P; b6 j k
一名日本学者将这回的地震与核能的灾害和日本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拟,指出其共同特征是上层决策者都存有“欠缺根据的自信心”,表示会打胜仗(对核能开发来说,是表示“绝对安全”),但在失败后却不肯及时坦率承认其判断的错误,而陷入第二次失败的境地。这无形中给日本人民(按:当然也应该包括那些出生入死,自愿或无奈地成为媒体吹嘘的“勇士”和“死士”)带来更大的不幸和苦难。 公仔箱論壇) K! E" G3 {3 h* P3 I3 c( e' G: N
反对派为何不成气候?
1 m, n; ~$ Z! J$ }tvb now,tvbnow,bttvb 因为战争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即“战败”,而不是因为其战争之不义),所以产生“恐战”或“厌战”心理和情绪而支持或参加反战行列者,这在战后(特别是初期)的日本社会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认真分析,这种以胜败决定对战争态度的参与者,从一开始就给战后仍然控制国家机器的主战派留下了游说和争取的空间。$ b7 L8 ]/ t% |/ `6 d% L# I; P7 y
事实上,日本保守派在分化和削弱一度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过程中,就倾其全力治疗民众上述所谓的“恐战病”和“厌战病”。战后日本反战运动为何由盛而衰,原因之一也在这里。毕竟,出自反对侵略战争明确目的的坚定反战者,不是这场运动的主流。
' `/ K/ m/ i* R2 W5 M, a4 G5.39.217.77:8898 同样的,对待这回的“原发震灾”,“守礼”、“秩序井然”的日本广大受害民众,如果只是停留在核能开发是否“安全”层次的论争,而不深一层探讨及追究核能推进派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包括利权之争夺与见不得阳光的政治谋略等),也不把视野扩大至核辐射废液大量投入大海已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他们所能发出的只能是“不满”、“不安”与“无奈”的微弱声音,而无法成大气候。这也意味着第二个、第三个福岛不幸事件还会接踵而至。
* x, Q6 _7 I. W3 n3 U0 b! T* Stvb now,tvbnow,bttvb 日本今后往何处去?“原发震灾”的危机是否已经成为或将有可能成为过去,看来关键的钥匙之一是掌握在首当其冲、首受其害,虚享媒体“淡定”美誉的日本民众手里。5.39.217.77:8898% W+ o/ R( a, [& C/ ?
1 a/ o/ U* @3 D. _& `: @公仔箱論壇 作者为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龍谷大学名誉教授公仔箱論壇& j. O% g% r; O' r$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