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政府先後對一些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啟動了反壟斷調查,並對一些企業開出或即將開出罰單。此舉表明了中國政府依法構建平等競爭市場秩序的決心,贏得了一片掌聲。
1 U2 C$ I% ~, j+ v; e6 |"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P1 C" U g8 m3 S
. Q J5 K- ~1 m6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隨著中國政府反壟斷行動的不斷推進,一些外國媒體卻對此莫名其妙的質疑,美國《財富》雜志甚至鼓動在華外企“以牙還牙”,認為“倒地裝死”是糟糕的點子,這種罔顧事實、妄下斷論的質疑不僅十分無知,而且讓“自由競爭”和“法的精神”蒙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l2 s6 c* |& ~& K5 x
tvb now,tvbnow,bttvb6 T b6 I+ U: `1 B/ e6 v9 {
首先,對企業包括外國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是各國的通行做法。近10年來世界範圍內反壟斷調查此起彼伏。據人民網統計,排名前25位的反壟斷罰單,有24個來自歐盟和美國。從這個榜單來看,目前正被中國工商總局反壟斷立案調查的微軟公司,曾兩次被歐盟反壟斷機構處罰,數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對外國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美國和歐盟都是老手,而中國在反壟斷問題上還是個新手,需要借鑒美國和歐盟的經驗。
# s) l/ e7 T. F; q3 ctvb now,tvbnow,bttvb z; g- i* E$ @ z" z0 {( x
中國的《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有6年時間。《反壟斷法》是中國行政機關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法律依據。炒作中國反壟斷調查針對外企,是出于對中國政府政策的偏見。中國的《反壟斷法》實施6年來,因壟斷行為被調查的有中國本土企業,也有外資企業,所謂“經濟民族主義”完全是無稽之談。例如,在2013年液晶面板壟斷案中,被開出罰單的企業既包括日韓企業,也包括中國台灣地區的企業;同樣是在去年,中國白酒企業茅台和五糧液也因涉壟斷被處罰。事實證明,中國政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是公平公開的。5.39.217.77:88984 m0 @9 u7 y+ [" [5 d# J; u/ t! K4 h
2 t# S7 M- r5 F7 a+ M一些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各種不正當競爭和違法行為屢見不鮮,除了已經查證的一些企業壟斷市場獲取不正當收益之外,葛蘭素史克的行賄門、福喜的食安門等等;無一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每一次調查都是證據確鑿,每一次都讓人震驚無比,也從側面反映一些外企並不如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而中國政府部門對外國在華企業的調查從來都不是空穴來風。
1 D2 U1 {* }8 j9 A5.39.217.77:8898
# q! u: K9 [* q: x$ [0 ~& ^6 R公仔箱論壇此外,外企的高管大部分都是國外母公司任命,與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並無隸屬關系。如果其真的認為不存在壟斷問題,自然可以申訴甚至可以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美國《財富》雜志鼓動在華外企“以牙還牙”是愚蠢的,也是別有用心的試問,哪家跨國企業的經營不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外資企業在華經營和賺錢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
4 J, \6 c8 ?! n* n7 v# C" _* h# ]5 Z# ]
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對待外國在華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上提供了許多經濟和政策上的優惠。從改革開放至今,外國在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分享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與中國企業常年在歐美受到歧視性待遇相比,外國在華企業長期享有“超國民待遇”,顯然這種“超國民待遇”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隨著中國市場環境和法制制度不斷完善,中國的市場自由度和競爭度不斷提高,對于壟斷的容忍度也會越來越低,一些外資企業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適。tvb now,tvbnow,bttvb, F6 s6 t1 ~; h0 G
& E/ s- R( @/ @; ~- s; a$ s5.39.217.77:8898壟斷行為不僅損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同業合法經營的競爭企業的權益。中國的反壟斷調查是為了讓市場更加公平、開放,促進有序競爭。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市場秩序將為中國企業和外資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