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京報:中東風雨逐漸吹到沙特身上

環球時報4日發表社評說,沙特內政部2日通過國營電視台宣布該國司法機關當天處決了47名觸犯恐怖主義罪的人,並展示了他們的照片。被處決者中包括沙特什葉派知名宗教人士尼米爾,這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尤其引來伊朗方面的強烈反應。 ! i1 O' Q8 r( X5 i  c) [

3 ?- e# h0 Z7 A8 a1 w; K/ F  社評說,伊朗官方猛烈譴責沙特處決尼米爾,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宣稱沙特將遭到“報復”。部分伊朗民眾憤怒之下衝擊了沙特駐伊使館,後被警方驅散。美國歐盟也都公開批評沙特,認為其這樣做有加劇地區教派緊張的危險。它們還談到人權和言論自由。
7 l4 ]8 v- W3 N
/ C2 D/ y/ b+ r' m5 p7 n3 Q5.39.217.77:8898  沙特和伊朗分別是中東地區遜尼派及什葉派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兩派事實上的“領袖”。沙特是美國70年的盟友,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成為美在中東的敵人,但中東時局已變,美國欲進不能、欲退不得,導致美伊關係緩和,而沙特與美國同盟的根基有所鬆動。沙特對伊朗崛起、油價下跌、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無望乃至與美關係疏離都有焦慮感,表現出想要增加在阿拉伯國家影響的強烈意願。
( E  U0 F7 {+ q3 o" T' Y: htvb now,tvbnow,bttvb" X& {/ ]9 a" `& J7 H/ V* j1 h2 m
  然而不管怎麼說,沙特同西方的關係要遠遠好於伊朗同西方關係。如果處決尼米爾沒有引發實際的嚴重後果,估計美歐對沙特的指責也將不了了之。 : G" a1 M- I" Q' g# a
5.39.217.77:8898: x, ~6 b4 ?2 g
  社評說,沙特處死在該國公開反對王室的什葉派知名宗教人士,是其力圖保持強勢地位的信號。沙特是世界第一產油大國,總體上不缺錢,缺的是安全預期。此外,“伊斯蘭國”主張的極端的意識形態——瓦哈比主義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外界有很多關於沙特與“伊斯蘭國”關係的議論,這讓沙特很不悅。 公仔箱論壇' T7 z0 }+ W6 i6 f8 d1 j

" J7 t6 m$ r" a8 H: m; v- h  伊斯蘭教的聖城麥加和麥地那都在沙特,這使它有了先天優勢。石油又帶來巨額財富,沙特推動石油貿易同美元掛鈎,從而保證了沙美關係的基本穩定。阿拉伯之春搞垮了多個國家政府,敘利亞和也門陷入內戰,沙特也曾出過鬧事的苗頭。雖與西方關係不一般,沙特王室也不敢“懈怠”,它對干預也門及敘利亞局勢都很熱心,但政治和教派這兩個線索經常在沙特的對外政策中打架。 5.39.217.77:8898$ z' A. O* q; Q

. Q& l; x  _6 a7 u5 `  很多中東國家對於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很難釐清,一些挑戰的性質含有多元色彩,而且相對那些大的影響來說,那些國家都顯得弱小。多數國家隨波逐流,有的不甘心,試圖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又要與外力取得某種平衡,搞得更讓人看不懂。 . ~0 ~  @& c, e1 F

) V, r- ^- @. @5 _# T: m6 s* L5.39.217.77:8898  令人擔心也遺憾的是,在世界各個地區都有經濟建設進展的時候,中東的矛盾與衝突卻層層叠加,看不到走向緩和的曙光。中東雖有大量石油天然氣,但那裡有可能被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甩掉,加劇實質的落後。 & D8 k, E$ v5 G; [3 u

0 Q# w: P! e1 k; O" c公仔箱論壇  像中東教派衝突這麼大的問題,西方基本不管,中東內部更無力自行消化。這個問題還被地緣政治化了,與反恐、打“伊斯蘭國”纏繞在一起,在一些國家內部它也是噠噠作響的定時炸彈。 tvb now,tvbnow,bttvb9 H" s( e7 K! Z# M& @) }
5.39.217.77:8898: Z, U7 D, T) z
  社評說,德國媒體援引西方人權組織的數據稱,沙特去年1月至11月處決了至少151人,這是該國近年來最多的。接下來要看沙特的運氣了,它是否能安撫國內什葉派民眾,是否能不被西方“盯上”,以及伊朗是否發洩一下憤怒就過去了。由於美國對中東石油依賴的減少,沙特今後很多事大概要自己爭取了,而這種調整並非很容易。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