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超級細菌」新聞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黃玉成主任表示,「超級細菌」這種說法不太正確,應該稱為「超級致病基因」,任何一種細菌只要帶有這些抗藥性基因,就可能成為「超級細菌」。國際知名的小兒傳染科教授羅恩‧達剛(RonDagan)解釋,抗藥性基因機轉有許多種類,醫界最擔心的不是細菌的流傳,而是細菌會互相學習、交換這些抗藥性基因,抗藥性基因混雜在一起,導致疾病越來越難以治療。tvb now,tvbnow,bttvb3 R! @0 k7 _- a+ o' z$ d% ]
/ Q1 s- i- S$ A* l4 k' L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黃玉成主任表示,最近報導中的「超級細菌」是指細菌帶有抗藥性基因NDM-1,事實上印度醫療單位曾研究該國2006-2007年感染病例,發現感染病例中約有1%的人感染到帶有抗藥性基因NDM-1的病菌,這類病菌老早就存在,並非新聞。 5.39.217.77:8898* e# O8 J8 ~$ G6 t A! | ^4 m
; ]+ ]$ Y; E9 C) u# C# f& v1 |: V5.39.217.77:8898羅恩‧達剛分析,「超級致病基因」最近引起注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以前病例多半發生在印度,歐美國家認為天高皇帝遠,所以不認為是嚴重問題,後來歐美國家也相繼有病例產生,歐美醫療單位才開始正視這問題。
! g* c2 q" }( \5.39.217.77:8898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 P6 i' y, m
第二,國際期刊「胳刺針」(TheLance)發出新聞稿提醒「超級致病基因」可能帶來嚴重威脅,因此這新聞才引起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