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娜:普通話是誰的母語?
4 c9 a& J7 c) v9 B
, B8 ~4 X& T+ ^; U J0 u5.39.217.77:8898
: e$ K& [) A) L3 j% `8 Dtvb now,tvbnow,bttvb廣東人的母語是 廣東話,福建人的母語是福建話,究竟普通話是誰的母語?有人寫文章提及普通話「是我們的社會母語」,引起了一些討論。誠然,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但社會不等同於人。人有母親,社會沒有。人與母親,那是血緣上、自然的關係,訴諸的是情感。人與社會不是, 所謂「社會母語」, 強把普通話當母語,那是一種矯情,也偷換概念。5.39.217.77:8898$ U' `1 A. g6 m$ m( j: \" {
5 p5 E, ]# [1 ?8 S+ c- F) Z. d公仔箱論壇「社會母語」 偷換概念
; O1 J; X0 z. |2 n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9 G3 Y7 Y3 @% U% r
關於教學語言,教育改革以來,一直強調母語教學,在2001年,時任特 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了推廣「兩文三語」是既定政策。早在1982年國際顧問團提出以「心中的語言」學習,1997年的《中學教學語言指引》指出世界 各地及本港的研究結果顯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以母語學習,成效最佳,大多數學生較喜歡以母語學習,用母語教學,為學生消除學習大部分科目時的語言障礙,學生因而較容易吸收知識、分析問題、表達意見、發展探究精神及培養敏銳的思考能力。
. l! s" ^& N5 i" m; p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9 i" ]3 H2 q% P% w; W# S
2015年課程發展議會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文件中指出「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中國語文教育除了要均衡兼顧書面語(包括語體和文言)及口語(包括粵語和普通話)的學習外,亦要關注學 生︰運用規範書面語的能力,以避免學生的表達受口語或網絡語言的影響」。當中仍然提出培養善用「兩文三語」溝通的人才,可是仍「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雖然「普教中」的成效仍然成疑,雖然有些學校已由「普教中」轉回「粵教中」。
6 h3 T% \* n5 N; l'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6 Q( l' G! x U. m6 L7 Gtvb now,tvbnow,bttvb香港環境「普教中」窒礙高階思維
( _# B: Y7 ?0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 N/ X6 l9 n, r4 ?
當 局提倡母語教學,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經過研究才有的政策。如果我們認同母語教學的成效更高,如果我們明白普通話並非大部分香港學生的母語,如果我們了解普通話和廣東話也是一種口語,學習中文不等同是學習口語。在香港的語言環境,在一般教與學的情境裏,師生用廣東話較能表達高階思維,用普通話則會窒礙高階思 維,勉強用普通話教與學,則要付出影響高階思維的代價。普通話教學時所謂的減少方言干擾的得益,與「普教中」窒礙高階思維的損失相比,可謂得不償失。
) H1 Y: ~# F0 \8 d, O: p& n2 ~公仔箱論壇/ s/ ]; K9 B" P- p
何 况採用「普教中」能否做到所謂的減少方言干擾?文件中強調的「規範書面語」,也不是採用「普教中」可以解決的。如果學生寫文章時用「吹水」,你會說是用了口語方言;可是若他換上「侃大山」,你可能摸不着頭腦,或者是覺得很有隔膜。我們可以在普通話課本裏找到的用詞,其實也是方言。要是有人說你「長時間沒完 沒了地說一些瑣碎、不恰當或無效的話」,說話如斯累贅,可就沒有了「吹水」的簡潔傳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吹水」二字,之所以傳神,因那是屬於香港人的詞彙,雖然現在還未編入詞典。現在流通中港台的「牛仔褲」,本來是香港人的詞彙,筆者手上那本1988年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還杳無影蹤,2004年版本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卻已現身說法了。引用這些例子只想說明,俚語並不可怕,普通話也有俚語,我們現在用的不少詞彙、諺語,本來就是俚語方言。若採用 「普教中」成效在於減少俚語方言、強調規範,忽略了高階思維的訓練,層次也未免太低了吧!
4 V$ Z3 p0 C% X& V! R; u: k) U8 f公仔箱論壇# y& L6 J$ n$ j: j
當局一意孤行地把普通話教中文作為遠程目標,實是昧於香港中文學習的現實。
- \4 j+ y8 s4 ]1 f# u% I1 P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x( w, ^' M! U; A) ^/ |( a( I x% _
5.39.217.77:8898. ^' ^0 f: A( t9 c
作者是中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