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慎防弱勢美元製造中國房市泡沫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0-12 08:27 AM 編輯
8 s9 O% x2 Z( }$ |9 h( D  K% L( Mtvb now,tvbnow,bttvb  J" ?  H; X6 |1 ]  T/ G8 Z* K
慎防弱勢美元製造中國房市泡沫
3 D1 f: V& w; ]" j2 b公仔箱論壇
3 T& ^6 s% t7 a( j
面對人民幣空前的升值壓力,十一長假前,北京祭出嚴打房市的「國五條」措施,房地產商視為「史上最嚴」的打房調控,其中又以契稅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最為要害。北京、深圳、廈門、上海、武漢等地方政府立即響應,紛紛出台嚴厲的地方條款。

3 f5 i4 K" L& |tvb now,tvbnow,bttvb
, ~" _4 M/ Y2 l0 q# l* J
事實上大陸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已由3月分的105.89高點,一路緩降到8月的104.11,大陸卻在市場趨冷當口對房市下重手,相信主要目的是對人民幣升值的負面效應預作準備。在這個時間點嚴打房市至少有3個作用,一是警告非自用的投資機構不要入市,二是給國內房市大戶退場壓力,三是警告境外資金,不要趁人民幣升值拉抬房市、製造泡沫。
0 k# n/ w5 G) u# n/ `: O公仔箱論壇

4 Y' c* M  @5 j  g% v$ t; J公仔箱論壇北京出重手並非無跡可尋,雖然總體房市已明顯降溫,但仍然有幾個令北京怵目驚心的數字。包括18月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增長了 36.7%,同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增幅雖有下降,但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卻分別增長高達30.3%33%;銷售金額更成長了 56.4%47.7%。更進一步看,以8月單月大陸70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仍較去年上漲9.3%,只比7月微降1%;另外8月新建住宅價格仍較去年上漲11.7%,而中高檔住宅價格漲幅更高達15.1%' i* q9 \7 g/ f' N( l
+ R6 n, b- }( |1 m- o' {
這些數據顯示,房市投資重心已轉向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和高檔住宅;投資者顯然不是一般購屋階層,而是資金雄厚的熱錢,甚至可以直指外資熱錢。所以北京高度戒備,不敢掉以輕心。
! @( K9 u( F4 k6 F: x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B# k. k& I6 e+ ^7 w* d% ?
指控外資熱錢炒房絕非無的放矢,去年至今年6月底,大陸外匯存底增加了5083億美元,其中貿易順差只有2513.6億美元,同期外資利用合計為1554億元,也就是扣除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後,剩餘的熱錢高達1015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超過7000億元)。深滬股市今年漲少盤多,多數資金其實是透過各種管道湧入了房市。
5 `. F/ Z& m$ U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x4 T( o; i" R, X
弱勢美元正是助漲中國房市的最大元凶。上一波熱錢猖狂是在2006年,當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值近1%,立刻造成70個中大城市房屋銷售價格較上漲了10.2%,逼迫北京中央祭出《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意見》,明確規範外商投資房地產市場准入、開發經營管理、嚴格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措施,才壓抑了一時的房價飆升。
8 ]1 b5 i) o: g3 N. g1 @  b  Ntvb now,tvbnow,bttvb
2 a5 ]% J) g$ f) B$ |3 ktvb now,tvbnow,bttvb

2 y: T! u8 y2 M+ h% G; S% F我們認為,這一波人民幣升值壓力空前,嚴打外資熱錢炒作房市絕對是必要手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一級城市高檔住宅和辦公樓及商用營業用房成為打房的眾矢之的後,炒房熱錢是否會流竄到二、三級城市,必須控制掌握。公仔箱論壇) h3 l" e9 {7 l0 `
5.39.217.77:8898% G0 R% }2 h* x
因此,除了國五條外,為抑制熱錢進入房市製造泡沫,中國人民銀行應比照台灣央行清查非直接投資之外資,尤其是申請投入股市之資金,在匯進後一周內沒有投入股市,或違法介入房市者,即應強力驅逐,以減少投入房市投機行為。升息,應是最後的選擇。- U- u+ n0 c; w# T! U! c% ~4 b

0 r" U$ E! e' U0 ~! }公仔箱論壇最後我們必須提醒,美國的經濟強權,是建立在美元在國際貨幣中所占據的壟斷地位,強勢美元及維持高比價匯率為其撐腰,如今美國把發展中的中國大陸當作發展國家,強壓人民幣升值,導致熱錢流竄至中國大陸房市,一旦房市泡沬破滅,中國經濟走跌,影響所及是全球經濟疲軟,美國也恐怕得不償失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