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左翼學者賈德 一生傳奇 林博文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11 01:34 PM 編輯
6 Y% P; m$ H% ^) g  V公仔箱論壇
; @. w4 Y; i1 N6 C% @' u,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左翼學者賈德一生傳奇   林博文
# Z9 w# k0 ?6 N' J- W) R, t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7 k  F$ V8 b
筆者於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專欄所介紹的〈特立獨行的左翼學者賈德〉,已在八月六日因肌肉萎縮症引起的併發症去世於紐約,終年六十二歲。賈德從病發到撒手,約兩年時間,學術界和知識界從此失去了一位頭腦最清楚、學問最淵博、立論最犀利的史學家兼公共知識分子。
5.39.217.77:8898. V4 Y* ~! ]  k' y*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0 Z+ W/ N* y+ J+ }
 賈德(Tony Judt)於一九四八年生在倫敦的一個左翼猶太家庭,二十四歲即獲劍橋大學歷史博士。他的博士論文和研究領域以法國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為主,因此他精通法文。年輕時,父母親鼓勵他到以色列參加猶太復國運動,一連幾個暑假以色列鄉間合作農場(kibbutz)打工,貢獻心力。一九六七年六月戰爭期間,他志願當司機和譯員,但在戰爭結束後,他看到了以色列的傲慢與自大,也進一步認識到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缺失和以色列對猶太人本身,對巴勒斯坦地區、對巴勒斯坦民族以及對整個中東的負面衝擊。多年後,他先主張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各自建國,後來改為這兩個民族應一起建立一個國家,他認為只有這樣猶太人才不會欺負巴勒斯坦人。但有很多猶太知識分子和政客批評他的建議為「書生之見」。
! F7 W( `% c, V7 N; l2 S: N

( H1 T9 {* H+ D! v' y7 a1 N7 e5.39.217.77:8898 賈德多年來對以色列的迷信武力和濫用武力極為反感,常在《紐約書評》雜誌撰文抨擊。他提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即以色列國內對批評以色列的聲音頗能容忍,反而是美國猶太人團體,特別有錢的猶太資本家所組成的「以色列遊說團」心胸極為狹窄,眼光尤其短淺。因此,當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密舍摩和哈佛教授史蒂芬.華將合撰的《以色列遊說團與美國外交政策》遭美國猶太人圍剿時,他挺身而出為這本書辯護。猶太組織對英國籍的賈德敵意甚深,二○○六年賈德原訂在波蘭駐紐約總領事館發表的一場演講,因幾個猶太人團體幕後施加壓力,演講會突被取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R( u  ~/ \: _. d7 ^# z+ }

9 x3 n) E9 i8 M9 R9 Q- J 賈德在劍橋、柏克萊和牛津執教多年後,於一九八七年開始在紐約大學(NYU)授徒,並於一九九五年出任雷馬克研究所所長,專事研究歐洲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美歐關係;這個研究所在賈德的領導下,已成為美國學界的歐洲研究重鎮。賈德著書九種,學術論文、書評與政論不計其數。他自認最滿意、亦最有成就感的是在二○○五年出版的九百頁巨著:《戰後:一九四五年以來的歐洲史》,這本書當年雖未得普立茲歷史獎,但其名聲與佳評卻超過數十年來所出版的其他歐洲史著作。書評家認為賈德在這本書充分展示了他的歷史學造詣,敘事與分析本領以及綜合能力。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思想史的馬克.里拉盛贊賈德不僅具有呈現歷史大場景的訓練,更有擊中問題要害的本事。

9 u2 k6 K5 Z1 ?* c  u3 ~& {
1 w) ]/ S( k5 V" k" W6 Q4 R* `5.39.217.77:8898 然而,賈德卻是在《紐約書評》、《新共和》(後來鬧翻了)、《倫敦書評》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等雜誌上發表大量的政論與書評,而發揮其公共知識分子的影響力。他的文章幾乎篇篇擲地有聲,亦經常引發爭論,在左右派知識人之間、在左翼知識人裡面不斷引起爭辯。有人說他喜歡挑釁,他說他只是善盡一個讀書人的職責,「真理愈辯愈明」,他堅持向權威講真話、向當道吐實話、向朋友說良心話。因此,他敢於二○○六年在《倫敦書評》上痛批一群支持布希侵略伊拉克的自由派知識菁英,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在六年代參與學運的哥大(以前在紐大)社會學教授季特林(Todd Gitlin)曾和一名耶魯教授撰文駁斥賈德。季特林說他自己是反布希侵伊的自由派,他說賈德不能以偏概全。但在賈德兩年前開始患病後,季特林說他「幾乎每天都會想到賈德,雖然我和他不熟。」
公仔箱論壇2 R$ ?+ B) y. a% X' v2 }$ e
5.39.217.77:8898+ m, |8 B, s, ]" P6 s
 季特林會隨時想到賈德的原因是,賈德的文章經常刺激大家的腦袋,讓大家思考問題。美國近代史上不乏傑出的公共知識分子,如專欄作家李普曼、神學家尼布爾、外交家肯楠、巴勒斯坦裔學者薩伊德和永遠持異議的杭士基。賈德走後,杭士基變成了僅存的魯殿靈光。
( @8 m, w, v7 H4 j2 I: |' C

% `" ^7 M) f/ ~2 W& _' u. d& L2 q8 ltvb now,tvbnow,bttvb 賈德身體惡化後,頭部以下無法移動,呼吸靠機器但還可嚥食與說話。於是,這個堅強的學人利用時間和驚人毅力,不停地口述文章與回憶錄。去年十月他在紐大公開發表一個半小時的告別學術演講(談社會民主主義),兩千人要進場,只有七百人獲准入內。他說他學會了耶魯史學家史景遷在利瑪竇傳所形容的「建立記憶宮殿」的方法,把腦袋分成一個個房間儲存不同材料。

! I5 e1 M4 z! a# {7 H1 c
7 N5 u* X" y- W0 s公仔箱論壇 近代中國最有名的公共知識分子梁啟超說:「將士死於沙場,學者死於講座」,乃是真正的死得其所。賈德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為人類和諧與文明的進步而耕耘。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就這樣永遠失去了一部能夠照亮人類心靈的「知識發電機」。

  N  h- ]8 t4 ^: O* C
) U( v2 \) _7 l" f+ t. D5.39.217.77:8898PS   Although I read only two books from him, I still remember vividly his perceptive writing. His early death is definitely a loss to the academic world.
( C5 S/ W6 E" l5.39.217.77:8898公仔箱論壇6 @$ B2 e% k8 r( V; z0 `
Postwar: 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
( W9 U, q- y8 q0 N+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6 i2 f4 a" M- o$ n
5.39.217.77:8898% q! s& w9 c: M+ H8 V; o
Reappraisals" ?3 h2 H5 l6 X/ |( r7 j2 |% 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