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電/為了挽救“正在消失的聲音”,中國目前正進行著一場大規模的“好聲音”海選活動,在各調查點招募能夠說好地方話的民眾,並試圖給各地的方言“定調”。 5.39.217.77:8898* R. C: R( q) T& [7 @. E# g6 n; }
5.39.217.77:8898! a* D3 Y7 p6 K# m% U7 s
什麼人能當“發音人”?重慶給出的一個基本標準是,除了能識字,發音人必須在當地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當地人),未在外地長住,能說地道方言。當然,還要聲音洪亮清晰,沒有口吃、門齒缺損等問題。 % H7 z+ m3 n5 }: K# k; [7 k
7 P! P" X( [5 Q3 k w6 F% p' K5.39.217.77:8898 記者了解到,發音人在經過篩選後,將被短期培訓,隨後錄音錄影,他們需要面對錄入設備讀不少常用漢字、詞彙、短句以及講一段如“牛郎織女”一樣的故事等等。而採集到的語音,將構成中國多媒體語言資源數據庫的一部分。
H, G5 y* N- M, Y% Y7 G公仔箱論壇) E- O, Q4 z0 ^
新華社報道,這項數據庫建設工作,事實上就是2015年5月,中國正式啟動的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簡稱語保工程)。它是由中國財政部立項,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領導實施的一項語言文化類國家工程,據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
( F& R! t$ j2 y. C3 Ytvb now,tvbnow,bttvb8 y1 q" N: u; H+ w6 h( l' _
“目前全國已完成81個少數民族語言(含瀕危語言)、53個漢語方言(含瀕危方言)和32個語言文化調查點的工作任務。今年內,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調查點將覆蓋全國。”4月7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田立新在貴州漢語方言調查項目啟動會上透露。
- [& Q0 u6 A2 C+ s% E1 Y5 B5.39.217.77:8898( [2 a$ y3 o( Y, ^6 N
她表示,根據計劃,語保工程將用5年時間完成大約1500個調查點的工作任務。該工程的目標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語言文化的實態語料,通過科學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規模、可持續增長的多媒體語言資源庫,形成系統的基礎性成果,進而推進深度開發應用,全面提升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和利用水準。 tvb now,tvbnow,bttvb/ K! R, N: _) u6 I
1 _/ `" O# ~: U7 m, N% y$ @" ytvb now,tvbnow,bttvb 參會的多位教育界人士認為,語保工程是一項不容返工的搶救性工程。他們告訴記者,早在2008年,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就啟動建設,經過7年的試點探索,現在升級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未來除建設數據庫,提升語言的信息化水準外,還將編寫瀕危語言志、方言志,以真正留住鄉音、記住鄉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