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電/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從總體上分析了當前社會心態的特點、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其中調查顯示,社會的總體信任指標在2012年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及格線。
" b: Q2 }- p2 r. i5.39.217.77:8898& u( J) e+ n, N' r, q
社會信任度進一步下降
! x4 V8 C- ]& X# O! Y7 l, Jtvb now,tvbnow,bttvb0 i! j/ g6 N1 t: n
京華時報報道,藍皮書認為,中國目前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人際之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體間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現為官民、警民、醫患、民商等社會關係的不信任,也表現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的不信任,從而導致社會衝突增加。越來越多相同利益、身份、價值觀念的人們採取群體形式表達訴求、爭取權益,群體間的摩擦和衝突增加。 5.39.217.77:88988 A# q! f& B- G* q, D9 _( b& d
W( X2 U; s& h8 q# J0 U) o
藍皮書指出,“小悅悅事件”、“南京彭宇案”引發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熱議,甚至劉翔奧運會摔倒後的質疑,對擊斃周克華是否真實等的質疑都成為社會信任惡化的注腳。
+ l- _1 E0 U% `% C o' ]. D- G- p* w! \- R- z4 c0 v
藍皮書認為,我國社會情緒總體的基調是正向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於個人健康和社會和諧的負向情緒基調不容樂觀。不斷發生的社會性事件導致社會情緒的耐受性和控制點降低,社會事件的引爆點降低。仇恨、憤怒、怨恨、敵意等負向情緒與需求不滿足、不信任、社會階層分化有密切關係。弱勢群體中一些本該同情卻欣喜、本該憤恨卻欽佩、本該譴責卻讚美的“社會情緒反向”值得警惕。
* A' h: a" a5 A( c8 |公仔箱論壇
# D/ k, P% M0 O6 h. S( n 城鎮居民滿意低於農村
/ H. j# u7 A. ~! t: C( Jtvb now,tvbnow,bttvb
" R; P4 t. I& }: T6 M1 T 藍皮書指出,2011年和2012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的兩次大規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近半數人對生活現狀感到滿意,但生活滿意度均值較2011年略有下降。2012年的調查中,44.7%的調查對象對生活狀況傾向於滿意,滿意均值為3.41分(總分5分),低於2011年47%的滿意率和3.46分的均值。城鎮居民的平均生活滿意度在兩次調查中都要低於農村居民。
( L+ D: x8 s6 R$ t0 X1 @5.39.217.77:88982 {7 n' j+ ^$ m) X( _2 f( g
比較不同群體的生活滿意度差異發現,總體上,女性的生活滿意度高於男性;老年居民生活滿意度最高,其次是中年居民,青年居民生活滿意度最低;中等以下教育程度居民生活滿意度最高,中等教育程度居民滿意度最低。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T% O; i9 o2 b
# t6 Y% m$ i& c( R, f 藍皮書分析認為,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涵蓋家庭、休閑和生活現狀與未來信心等三個方面。第一,家庭方面,無贍養老人負擔、收入高、有自有住房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第二,休閑活動較多和休息時間充分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程度較高。第三,對未來越有信心的調查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