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才:不患寡而患不均
, z' O. G& `/ ^- G2 s5.39.217.77:8898
9 Y; _- }& w: e# ]/ ^對問題的正確認識,是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
1 D& P$ {6 u c9 O1 G! T$ N7 v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7:8898) O- R6 h6 R6 C, {
現今世界的問題既是「過度發展」(over-development),也是「發展不足」(under-development)。前者針對的是世界上不到四分一的人口,而後者則包括其餘近四分三亦即接近五十億人。
" K" \' R0 K* k* d( j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O5 ]' @" L6 r0 h
「不 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生常談,但這不妨礙它是事實。讓我們從兩組不同的數據來加以說明。第一組是「按國家劃分的溫室氣體人均排放」(請參閱《維基百科》的 List of countries b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er capita),第二組則是「人類發展指數」與「生態足跡」的關係(請參閱《維基百科》的EcologicalFootprint)。
% Q: a/ n: N% M7 o6 ?5 L
% w" s* E7 w5 b. ^9 b, s* M' |, F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元兇。網上的表列把它們折算為「二氧化碳當量」,單位是公噸。從表中的二〇〇五年資料看出,美國人均排放當量是23.5,雖然不及澳洲的26.9,但乘以人口則總排放量位列發達國家的榜首(澳洲人口不到美國十分一)。5.39.217.77:88987 K- M% h' k+ f8 T
9 s# l6 [7 C$ b大部分人心目中,德國人和日本人生活水平絕對不低,但他們的排放量只有11.9和10.5,亦即只是美國的一半。而法國更只有9.0公噸。巴西是南美第一大 國,但排放量只是5.4。斯里蘭卡雖不算富庶,但也不屬貧困國家(它的醫療和教育制度比中國還要先進),其排放量是0.7。全球「國民快樂指數」最高的國 家不丹,其排放量更只有0.6公噸。
! f7 O3 f9 a7 l4 Y7 {9 w: V- ]2 k. `# a4 z. h
現在讓我們看「人類發展指數」與「生態足迹」的關係。從網上的圖表看出,高的指數不一定要求很大的足 迹。當然,就現時而言,高指數國家的「人均足迹」仍是較科學家計算出的地球「人均可負荷量」為高(請留意橫軸數值2.1處的垂直線)。但只要我們發展出適當的科技(例如節能科技和可再生能源),我們應該能夠合乎地球生態負荷量而仍然獲得美好的生活(不用說,大力控制人口增長仍是當務之急)。* _' q- {0 N8 t! U
' l a3 G \/ g/ e5 D! C這個圖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聯合國「千禧生態系統評估」的結論,亦即人類活動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地球的「總生態負荷量」,其中一些更達百分之五十或以上。2 R8 Q7 `' {% o& Y
" N0 P# T% o3 ]: p5.39.217.77:8898綜合上述分析,我們達至一連串無可爭議的結論:一、對於地球上大部分人而言,發展經濟以改善生活仍是當務之急。二、這種發展絕不能追隨西方的模式,否則自然生態將會全面崩潰。簡單的計算顯示,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活得好像一個平均的美國人,我們將需要多五個地球的資源。
$ ~; A% ]9 i( C5.39.217.77:88985 M m& v; e$ L
更具體地說,發達國家必須盡快實現「負增長繁榮」(negative growth prosperity),而且還必須在國際層面實行「資源共享」;而發展中國家則必須推行可持續發展的「另類經濟模式」。另一個選擇是文明滅亡。1 \+ z* B% |: k- l$ I. u
公仔箱論壇/ |# T/ }- n4 I; m5 Q4 a5 ~5 M
. D* @5 N9 L2 a5 f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