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氣溫轉熱,人體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容易「火氣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廖祥琳指出,「火氣大」原因不同,所以降火氣並無偏方,如果不經診斷就一味服用坊間降火氣偏方,不但效果不佳,還可能傷害到人體的陽氣。
* Z; T% H$ {8 G n0 I公仔箱論壇& Y% I7 ^ @& v9 Z9 X v8 L
* g: X' f: Q! r7 K2 r5.39.217.77:8898夏天常會有口乾舌燥、口破咽乾、口苦口臭、心煩氣燥、失眠、目赤、耳鳴、頭暈頭脹、頭臉痘痘增加、精神亢奮、便秘痔瘡、尿臊味濃、婦女陰癢等情形;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tvb now,tvbnow,bttvb s1 |% M$ W8 s Y. k, S
廖祥琳表示,火氣大最常見的包括實火、濕熱、虛火等,其中以「濕熱」在台灣最為常見,因為整體氣候環境本來濕氣就較重,加上飲食習慣,喜歡吃麻辣鍋,或是烤、炸物的時候又搭配冷飲;一旦濕熱互結,便會使熱不得越,繼而出現明顯悶熱感,口渴卻喝不多,同時還可能伴隨頭重昏倦感,大便軟黏不成形、稍臭,小便味臊等症狀。
5 O, `% v; t% b, Y# ]5.39.217.77:8898一旦濕熱體質形成,清熱過多容易使濕氣越重,加強除濕又容易使熱象變盛,終使濕熱纏綿難解。廖祥琳強調,濕氣可分成外濕與內濕,外濕是因為夏季雨水多,居處環境通風不良或除濕不足,則容易形成;內濕則多由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脾胃功能較差,進而生濕,若缺乏運動,會導致氣血不暢,產生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慾不振等症狀。
# q: q7 O& R5 h6 \ |因此,廖祥琳建議,要避免火氣大,飲食上宜溫和清淡,避免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過於寒涼則易助長濕氣,影響消化,寒性食物如西瓜、梨子、哈密瓜、水蜜桃、葡萄柚、冬瓜、苦瓜、小黃瓜、白蘿蔔、大白菜等也不宜過度食用;適度運動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並可改善疲倦,常保持心情愉悅就能度過酷暑悶熱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