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長在面對立院質詢時,掉下眼淚,認為疫苗問題過於「政治化」,認為民眾「緩打潮」是聽信非專家謠言,產生的「理盲濫情」行為。
/ E/ A# E8 V& |" v3 [署長,牽涉到人命的事情,民眾、受害者及其家屬當然會有情緒,這怎能說是濫情呢?如果,今天疫苗不牽涉到衛生署的背書、鼓勵民眾施打,沒有六百多件的不良通報及十七例疑似死亡案例,疫苗問題可以單純的留給實驗室的科學家去討論。但,事實並非如此。2 L4 @5 a# T8 H. w3 y( `3 R
疫苗接種政策是涉及人權的重大公共政策,執政者應該負政治責任,甚至可能涉及法律責任。因為它涉到政府面對疾病可能蔓延的重大公衛問題時,為了達成政策目的所採取的解決手段,是不是都合乎責任、法治和人權的最低要求?
! w/ P, L( N( l面對突來的疾病及風險時,民眾需要的不是專家及政府官員的打包票、掛保證,而是需要專家及政府以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加以詳細說明。施打疫苗可能會有風險,是一般民眾會有的常識,但是「施打」與「不施打」之間的風險計算,必須在民眾獲得充分的資訊之後,才有辦法做出好的判斷。. D7 H; N2 L: C. Q4 x; Q! Q+ |. N( x
到底目前疫情有多嚴重、什麼樣的人才需要施打,疫苗的整個製作流程及人體實驗結果等資訊,衛生署都應立即公開並主動向民眾說明,且設立相關的監督機制。4 V/ |6 B" @- G+ e+ [
資訊公開、風險溝通和真正自主同意等方面的嚴重不足,才是此次問題的根源,資訊充分公開之後,才有正反雙方對話的事實基礎,才能將疫苗接種政策導入正軌。若政府官員繼續保持著自己才是專家的權威姿態,認為民眾不是專家就不能隨便發言質疑,或以為只要成立了審議小組問題就解決了,這不僅無益於疫情控制、疫苗施打及未來發展,反而只是另一種威權主義、反民主的展現。 4 F3 Y" k( N# \; _
. |: h0 b( F8 l& {& t5 g k5.39.217.77:8898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