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真菌病。病因病理:tvb now,tvbnow,bttvb5 s! z; I0 v- l1 h g# `9 h2 e1 a& g3 r
公仔箱論壇7 V" K& r3 ^+ [/ q. J& ^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仅在一定条件下方可致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径与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当患者有糖尿病、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感染。也可由于长期放置导管、插管、器官移植、放疗、化疗而致病。本病多数属于内源性感染,少数为外源性感染。
5 \3 A6 z* w" E' o 念珠菌属中约有8种菌能引起人体致病,但白色念珠菌(canidida albicans)为常见的致病菌,毒力最强。其它几种念珠菌因致病力弱,较少引起感染,只有当人体免疫力特别低下时,这些念珠菌才会单独或与白色念珠菌协同致病。9 `! I, {; d+ g7 o6 u
临床表现:
( d, j- y. v: ~; Z7 A公仔箱論壇 根据侵犯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 _& C$ d4 Y2 W5.39.217.77:8898(一)皮肤念珠菌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0 F% f* Q+ [
1.指(趾)间糜烂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间最为常见。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自觉微痒或疼痛感。公仔箱論壇* C& d0 |2 [* }2 S0 ~
2.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于腹股沟、臀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口状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T8 l" O- C" r: @
3.丘疹形念珠菌病多见于肥胖儿童,可与红痱并发。皮疹为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散在或密集分布于胸背、臀或会阴部。同时伴发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tvb now,tvbnow,bttvb# }+ _9 N# Q" V& {9 M- {6 C
4.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程慢性。甲板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 c% M/ d2 p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内分泌疾患,如甲状旁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先天性胸腺瘤。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开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背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初起为红斑、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疣状或结节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圆锥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肉芽肿组织。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脱发。
& y% U; S+ p2 p* j(二)粘膜念珠菌病5.39.217.77:8898" ~& d9 t" `% a- f
1.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 ]& S0 v6 V- \$ T0 ?公仔箱論壇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阴阴道炎及龟头包皮炎。阴道分泌物粘稠、色黄或奶酪样斑片,在阴道壁上可见灰白色假膜样斑片,有瘙痒或灼热感。假膜和白带涂片可见假菌丝和成群芽孢。男性患者较少见,多通过配偶感染,可见包皮及龟头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可见覆有假膜的斑片。
3 E; x* O4 z+ F5 E9 K(三)内脏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应提高警惕。
+ J" h* |& q" {! Htvb now,tvbnow,bttvb诊断和鉴别:7 z3 V/ z+ a0 ]* B. v0 I; P: n, M8 O0 V
* q* V( b( O; B5 T2 w) C! ]7 h5.39.217.77:8898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诊断有赖于多种类型特有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真菌检查作出多判断。内脏念珠菌病除根据临床表现外,需多次、多途径培养为同一菌种方可确诊。鉴于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痰、粪便和阴道分泌物单纯培养阳性,只能说明有念珠菌存在,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直接镜检应看到假菌丝和芽胞,菌丝存在说明处于致病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