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澳洲之後,挪威上周宣布加息,其他新興市場如印度估計亦會逐步「退市」。市場的焦點,自然落在金融海嘯的震央美國,關注這個全球最大金融體系何時會開始退市,扭轉資金氾濫的情況;不過,雖然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百分之三點五,相信美國政府仍會審慎處理退市計畫。
( x! _2 {# ?+ k9 G) e: V* V為了挽救垂危的金融體系,美國以非常手段狂印鈔票,終於成功重新啟動信貸市場,令全球經濟穩定下來。美國以印鈔浮起金融體系,至今已經接近一年,除了信貸開始回復,股票市場亦拾級而上,難怪會令市場揣測,美國何時會退市。然而,作為最先介入市場和大舉放鬆銀根的國家,美國究竟能否最先退出市場,抑或是最後才退出市場呢?tvb now,tvbnow,bttvb7 ~; S; R" Q9 V- K# q8 {
$ V% I3 y9 s/ z2 ]* d$ F2 _/ I1 m中美兩國不貿然退市5.39.217.77:8898$ t; m Y& r; Y2 F# `0 ~
今次金融海嘯威脅全球,與過去的金融震盪不同的是,從前影響最大的是新興國家如拉丁美洲或東南亞地區,但這次受創最深的,卻是先進的發達國家包括美、歐。新興國家和部分依賴資源和商品的國家如澳洲,經濟都相對穩健,主要原因是今次出事與華爾街大量發行毒債,流遍西方金融體系,反而金融「創新」程度低的新興國家僥倖避過一劫。1 O; F8 g0 B; J, {' l: t
另一個原因,是新興國家如中國,累積不少外匯,與過往發展中國家外債沉重有所不同,所以在衰退下,反而成為資金流入的地區。
/ I, l: z! @& X" W0 l/ R5.39.217.77:8898今次金融海嘯成因和影響不同,令各國經濟在災後復元速度有異,像中國為免經濟放緩,去年底開始啟動四萬億的刺激計畫,結果今年增長應能達致「保八」目標。論增長速度,中國本應有條件成為最早退市的國家之一,但一來因為中國向來依賴出口,面對消費國前景不穩定,過早退市存在相當風險;二來中國與澳洲或挪威等發達國家不同,需要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才能保障就業和社會穩定,故此就算數據反映勢頭不錯,中國官方仍然強調不會輕言從緊。
, z" M" o6 |9 H) Z2 r: w( o作為冒起中的重要經濟力量,中國不輕言退市,美國的情況又如何呢?有意見認為,美國傾向讓美元貶值,變相減低還債負擔,但如果美元跌勢太急,觸發入口通脹,對美國中產和基層生活影響很大,在政治上並不可行;另一方面,近日數據顯示,當地消費依舊浮浮沉沉,無明顯起色,對消費依生產總值七成的美國來說,真正復甦之路,暫時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
( _% v9 R7 G) N# B/ P: T暫未見息口上調苗頭
7 _) O& e, n1 y) F' a5.39.217.77:8898美國不想美元急跌,但又怕經濟再度滑落,貨幣政策可謂動輒得咎,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對退市動口不動手,力保外界對美元的信心,同時爭取時間,讓美國人增加儲蓄和減低負債。近日美股重上萬點後無法守穩,前日更急挫近二百五十點,原因在於市場關注美國何時會收緊銀根,然而,其他的經濟環節暫時還未脫離谷底,近日油價等商品回升,未必意味經濟好轉、需求增加,反而可能是美元偏弱產生的效果。日前,美國剛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三點五,較市場預期理想,並成為去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首次回復增長,但失業率仍然高企,許多因素仍然不明朗,所以美息暫時很難隨澳洲或挪威上調。5.39.217.77:88984 a6 [+ R; i! m+ ~9 F
港人近年投資偏向保守,銀行積存大筆儲蓄,中產風險意識增加,部分人寧願存款收息;然而,如果期望美息回升帶動香港存款息口上調,可能仍然要等待一段日子。至於其他投資工具,預料短期仍會穿梭上落,難有突破,中產一族如果手頭鬆動,想持有物業股票作為收息或保值,暫時宜以靜制動,靜觀西方央行的退市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