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7 g4 T' Q: ^0 j0 W5 [' M1 Z從傳統到現代,教育隨著時間及社會的變遷而改變。由於早期交通不便,鄉村各自辦學,鄉村學校一直只為本村子弟提供教育機會。過往,鄉村所辦的學校稱之為「私塾」。「私塾」即是現在我們俗稱的「卜卜齋」,是傳統教學的地方。「卜卜齋」之所以名為「卜卜齋」,是因為昔日老師手執誡方(類似間尺的木條),遇有學生犯錯則以此敲其頭殼,發出「卜卜」聲音而得名。
9 {6 w7 t7 O" ]% w* C+ L- `% R* r: ~3 _, d6 ?' L k
通常,私塾是由鄉紳父老籌措而建的,為民辦性質,聘請秀才為塾師專責培育本族子弟。傳統的「卜卜齋」與現代鄉村學校不同之處在於「卜卜齋」的塾師個別地教授學生啟蒙知識及經史古文,沒有固定的時間表,而校舍多數建於祠堂民房內;現代的鄉校多數有固定的時間表授課,教授課目由古文到現代知識及技藝科目。辦學模式更具規模。tvb now,tvbnow,bttvb, V; F( h7 U( k) v* `
5.39.217.77:8898/ \! \( {' n% j1 }; w# r
由自由放任到注重培訓師資1 Q4 j2 O! y0 y Y. H Y9 m% y
5.39.217.77:8898/ N6 O" [ A! a, ~ V% _
在戰前,政府一直對新界鄉村學校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因此,很多新界學塾在設計課程方面具有高度的自由及自主權。當時部份新界新辦的學校受到中國新課程的影響,仿照國內課程,在儒家經書的基礎上加入近代西方課程,開辦了數學,地理歷史等較為實際的科目。 |